送别

送别

   家中稚子近日学歌,幼儿园开学后要表演,妻问我选哪首。我考虑片刻说《送别》吧。我让他听,并问他:好听吗?儿子道:好听。

   闻此内心颇为触动,真正美好的东西是不需要修饰和包装的,音乐这东西,谁都有耳朵,耳朵骗不了心。

   有时候我想,以我凡夫之眼,终其一生或许都无法体悟弘一法师的佛心和意境,但他说的一句话我以为很好,他说爱是什么?爱即是慈悲。

   《送别》这首歌,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第一次听《送别》,是高中一年级。当时初入高中,感觉一切都很新鲜,老师授课方式和小学初中截然不同,周围环境氛围都积极而有感染力。大家内心单纯,只有考学的目标。那个年代物质尚不敢说丰腴,精神就更加贫瘠了。小县城里能买到的音像制品多为十块钱三盘各种当红流行音乐的集大成的盗版卡带,即便这样,大家依旧听得津津有味。两周后上了第一堂音乐课。音乐老师是个大眼睛的年轻女子,她进来以后,本来乱糟糟的课堂出奇地安静。她顿了顿说,这堂课我们不看课本,老师教大家一首歌。这便是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草碧色,水绿波
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情千缕,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当时没有MP3,没有随身听,甚至连录音机都没有,是这位老师一句一句叫大家唱的,歌词也是她抄在黑板上。

   后来大学时候自学口琴,也是表演前,反复练习了俄罗斯那几首曲子,但心中始终不畅快。有一天忽然想起这首《送别》,拿来一试,顿然醒悟,有一种说不出的空灵,仿佛浑然天成。

   此番,儿子要独唱,我还是为他选了这首曲子,这个版本是亚洲天使儿童合唱团演奏的,这首清亮的童音,让人听了有种感动到落泪的感觉:一辈子,会遇到那么多人。有些人刻骨铭心,仿佛命中注定;有些人萍水相逢,后会无期。生命就是一场接一场的离别,过了长亭,还有短亭,出了阳关,再无故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