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见识》

阅读——《见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读了吴军老师的《见识》,觉得颇有收获,分享一点书中内容。

相信得到的用户都认识吴军老师,他的《硅谷来信》订阅用户超过了十万。《见识》这本书也是根据《硅谷来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充,扩展,和重新创做出来的。

书中认为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吴军老师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把他个人的一生的所见所得,淳淳教导于我们,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本书一共十二章,共31万字,商业、职场、生活等等,每章都能让你觉得学到了,特别是下篇:人生的智慧中,我感悟很深,全都是精华。

下面我分享书中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听听前辈的教导。

一、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后,常常会追求娱乐和享受,这是人性使然,人性并不是主流价值观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像上,而且现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性中的娱乐和享受需要就会越来越强烈,所以如何让人们愿意花钱,这就是经营者需要考虑的事情。书中也用这些年流行的共享经济的概念来说明了这个本质,共享经济根本就是个伪概念,为什么大部分的共享经济会失败(共享充电宝、共享电钻、还有共享篮球。。。),为什么又会有共享经济的成功案例(摩拜单车、滴滴等),问题有两点:1、有没有将原有市场扩大的特点。2、带来的是便利,还是节省资源?本质就是你有没有让这个世界有向前的势头,还是在反向的在拖社会文明进步的后腿,我在以前有篇文章复仇联盟3观后感里说的,衡量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就看其能量消耗的递增程度。发展才是根本,阻止人类前进步伐的人,都是敌人。So,多花钱是商业的本质。

二、拒绝伪工作者。

书中多处提到这个词“伪工作者”,就是因为这是个现代人很普遍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伪工作者呢?简单的说就是整天从早忙到晚,却没有产生什么效用的人,也就是工作效率低下的人。这些人每天把自己搞得很忙,做的事情也确实是公司里面所存在的工作,但这些工作不产生效果(伪工作)。所以这不光是工作者应该了解到的事情,管理者也要避免让公司出现伪工作的现象,否则就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我把吴军老师举例总结的几点IT行业伪工作和伪工作者的特征放到文章最后面,对号入座,可看可不看。

本章节中有个小节,三板斧破四困境,提到很多职场误区,我觉得我自己和很多人都有这些误会,书中也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法,这里不分享了,推荐自己去看。

三、谈谈见识

这是关于生活中的智慧,谈运气、教育孩子、阅读的好处等等。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努力。现在交通和信息的发达,我们增涨见识要比过去容易得多。但是在我们心中,有时依然有一道围墙,阻碍了我们的见识,提升自我境界的阻力也往往不在环境,而是我们自身。富裕和贫穷也不能决定我们的幸福。

吴军老师发现,活得诸事不顺的人都有三个共同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思考一下,然后针对性的对孩子的教育做一些相应对策,避免孩子出现这类情况:

问题1、缺乏见识。没有见识,视野就会被局限。《庄子·外篇·秋水》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限于差距,不可语也,悲哀吗?罗振宇说人总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事情自己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包括说这句话的罗胖,包括写这段话的我,我们不知道的太多太多。所以“终身学习”不是一句鸡汤口号,它是避免落入这种悲哀的有效的方式。

问题2、缺乏爱。爱的含义太多,但最终追求的也是爱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书中举了个典型的例子,一位条件很好的女生,几次交往均失败,分手对象都说该女生不懂怎么爱别人,后来女生自己反思,是因为自己是独生女,从小就没有把好东西分享出去的习惯,父母及亲人也是有求必应,最终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爱别人的公主性格。也就是常说的感觉这个人为人小家子气,这是缺乏爱的表现。

问题3、缺乏规矩。“熊孩子”就是典型的缺乏规矩,从小缺乏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守规矩的习惯。可以想像这样的人必定会被各种圈子边缘化,使得生活更加艰难。

以上是书中的部分分享好了,内容不多,是我比较有印象的几个话题,我就做个推荐,希望大家能搬个小马扎,坐到吴军老师面前,听听他的教诲。

阅读——《见识》_第2张图片
吴军

IT行业伪工作者特征:

1、那些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又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很多是伪工作。
2、有的人明明能够学习一种新技能来更有效地工作,却偏偏要守着过去的旧工具工作,甚至手工操作。
3、在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4、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总是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找漏洞和打补丁。
5、不注重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不重要的5%的问题。
6、每次开会找来大量不必要的人员旁听,或者总去台加那些不必要参加的会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