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有毒

      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鸡汤文,微信群的早晚问候,大都会裹挟着鸡汤出现,一开始看来,还是蛮感动的,但时间长了,再瞥见这类问候,似乎没了兴趣,而且任谁都来一段,还煞有介事的捆绑一些未曾论证的理念,当然,这些理念肯定和他的生意有关,就让人倒胃口了。

鸡汤有毒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也许是我的小心眼吧?干嘛人家以前不咋地,现在就不能高大上了呢?想想也是哈,这种思维定式,也该痛打50棉花棒。

      话说回来,好东西是不能像吃饭那样管饱的,吃多了,特别是鸡汤,营养极品啊,见谁吃补品当饭吃的?没有吧?一旦到这程度了,鸡汤也沦落为利呕一类的东西了。打个比方吧,南方人吃小龙虾,那可是无人不知啦,记得一开始的新闻是上海传来的,10多年过去了,这东西越来越著名了,一到夏天,小龙虾似乎是宵夜的代名词了。就算是这种男女老少热追的口水极热销单品,一日三餐,一周21餐,招待总经理、董事长、岳父岳母、侄子外甥,都来一大碗小龙虾,估计到最后也惨了。

      好东西,显然不应该是大快朵颐、四季皆宜的吃法。有一种把好东西败坏堪称最暴力的方法,就是餐餐管饱,你立马就会跟这种美食说“拜拜”了。

      回过头来再说鸡汤文,怎么会变成如今这种最没品的趣味了呢?无非就是不管身份,不管时间,不管对象的狂轰滥炸,说到底,做人做事,来点鸡汤文,本意是体现个人素养和提升商家品味,却没考虑新鲜感、独特性、适用性、个性特征,觉得鸡汤文是好东西,油多不坏菜,鸡汤文多不伤人,就是这种偷懒的思维害死了鸡汤文主。

        还有一点更不堪忍受的就是,写出来的大都不是个人自创,而是从别人那里抄来的,有些抄得彻底,连签名也没改过来,直接就当自己的问候发出来了,不堪直视啊。有一段时间经常看见用小图片的形式发问候,上面是鲁迅老人家的大胡子、右手夹着一根烟的图片,旁边就是一段话,“鲁迅说过”,什么都是他老人家说过,这是坑啊,好大的坑,好在鲁迅的后人有度量,否则都可以告他们侵害名义权。国人为了那么一点生意,真是什么都敢说。

      姑且不论这些鸡汤文好坏,想想吧,每逢过年过节的问候,那些套话、模板文字,大家转来转去,还能有什么感觉呢?以前短信是收费的,现在微信免费了,这个信息量简直成了洪水猛兽了,一到节日那天,就要“发大水”,第二天再忙一通,做个“大扫除”,每个群清理一遍,每个人清理一遍,我们就这样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做这些失去了意义的事情,这个味,变了。

      互联网把一切都重置了,颠覆了,但我们是人,人类最丰富的是情感,情感维系的方式很多,不要抛弃电话,见面和明信片这些方式,微信和电子邮件都是免费的,用这类方式问候,也越来越变得累赘,没有亲近感,似乎不是和人聊天,而是拥抱着冰冷的机器,当我们抗拒鸡汤文的时候,实际上是抗拒麻木的生活,世界多姿多彩,以前的很多东西有它独特的情感,它会存在我们的记忆和各种故事里影响我们,它们不应该消失,最起码不必全部抛弃。它也许是生活情趣的载体,重拾过去,让单调的每一天增添一点饱满的激情。

        用自己的语言,发自肺腑的文字,就算是笨拙不堪的措辞,也能看出你的真情意。鸡汤有毒,别再给你的朋友灌毒液了,特别是早晨醒来的时候,和刚想休息的夜晚,不如来点小清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鸡汤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