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感知概述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1张图片
无人驾驶概念图

概述

在移动机器人行业,无人驾驶技术逐步兴起,并且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快递用车、工业应用、生活出行等方面。有专家预计,2021年无人车将进入市场,世界经济论坛估计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将创造670亿美元的价值,带来3.1万亿美元的社会效益,然后到2040年将实现全部汽车转化为无人驾驶。对于小白来说,脑海里可能没有具体的无人驾驶概念,那么接下来就从问题出发逐步引入。

无人驾驶是怎么定义的呢?

早在2013年的时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就曾发布了汽车自动化的五级标准,分为Level 0(无自动化)、Level 1(单一功能自动化)、Level 2(部分自动化)、Level 3(有条件自动化)、Level 4(完全自动化),其中Level 4就是无人驾驶的形态。

为什么要发展无人驾驶呢?

据统计,美国机动车事故中94%与人为失误有关,城区30%的交通拥堵是由于司机寻找附近停车场而不断在商务区绕圈导致的,故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将会增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疏解停车难问题,降低空气污染。

无人驾驶需要哪些技术?

从系统层面看,无人驾驶主要包括用户端、算法、云端三部分。在用户端,包括机器人操作系统及硬件;在算法部分,包括三个方向:传感、感知、决策;在云端,主要进行高精地图的绘制、数据存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等;最终,构建适用于无人驾驶的边缘计算(将服务由中心节点分散到边缘节点处理,减少延迟)系统。

无人驾驶目前面临什么问题?

目前无人驾驶在技术上面临着恶劣天气数据保护信号延迟基础设施不齐全的问题,道德法律上面临着事故追责行车立法的问题。

传感器

通常,无人车装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因传感器各有优劣,需要进行融合使用。其中,常用的传感器有:

(1)GPS/IMU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2张图片
GPS/IMU

GPS是基于三角测量法定位,一般通过三颗卫星分别测出距离,然后取以三颗卫星为圆心、距离为半径的圆的交点,然后用第四颗卫星作确认;但是距离测量也存在卫星钟误差传播延迟导致的误差问题,利用差分技术可以消除或者减少该误差,原理是两个距离接近的GPS接收机接收的GPS信号通过几乎同一块大气区域,具有相似的误差,只要标定求出其中一个接收机的误差就可以纠正另一个接收机的GPS测量数据。

IMU是测量加速度、旋转运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角速度计。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IMU测量数据通常有一定误差,第一种误差是偏移误差,陀螺仪与加速度计没有变化的时候也会有非零输出;第二种误差是比例误差,所测量的输出与被检测的输入之间的比率;第三种是背景白噪声

GPS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位置但是更新频率仅有10Hz,IMU可以提供200Hz的更新频率但是存在长时间的累积飘移,两者整合使用提供准确的200Hz频率的位置更新数据。

GPS/IMU组合虽然准确实时,但是定位精度仅在1米之内,而且GPS信号存在多路径问题(容易导致几十厘米甚至几米的误差),同时GPS仅适用于非封闭环境。

(2)LiDAR(激光雷达)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3张图片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4张图片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5张图片
激光雷达

LiDAR作为无人驾驶的主传感器,拥有厘米级的精准度,通过激光(多为950nm波段附近的红外光)反射测出与物体的距离,得到坐标与强度信息,可以用来产生高精地图,以及针对高精地图定位。

在无人驾驶应用中,LiDAR主要有多线扫描低分辨率(以velodyne为代表,横向角度分辨率非常高,但是纵向分辨率较低)、高分辨率近距离(以Flash为代表,使用面阵型光电探测器,点云分辨率横向与纵向均匀分布并可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像素级别,但是探测距离和测距的精确度较低、可测物体反射率的动态范围较小)、高分辨率图像级长距(以Innovusion Cheetah为代表)三种类型。

LiDAR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空气中的悬浮物计算量造价昂贵

(3)Camera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6张图片
立体相机

Camera主要用于物体识别追踪场景,以60Hz的频率工作,但是数据量通常很大,而且受限于光照条件。

(4)雷达与声纳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7张图片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8张图片
毫米波雷达/声纳

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毫米波波段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感知周围环境,不受天气状况限制。

声纳的主要功能是避障

感知

无人驾驶的感知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自我感知两个方面,即建图与定位。

环境感知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9张图片
物体识别与追踪

环境感知主要包括物体识别物体追踪,识别行驶途中遇到的路标、行人、车辆等物体,跟踪动态物体达到防止碰撞的目的。随着近些年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识别、追踪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有很大优势。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10张图片
MS-CNN

卷积神经网络 (CNN)是一类在物体识别中广泛运用的深度神经网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卷积层使用不同滤波器提取图像的特征,并在训练之后抽取“可学习”的参数;激活层决定是否启动目标神经元;汇聚层压缩特征映射图的所占空间减少参数数目,降低计算量;一旦物体被识别出来,将自动预测运行轨迹或进行追踪。

自我感知

无人驾驶感知概述_第11张图片
定位

通过传感器、里程计算法,无人车可以感知自身的位置状态,满足自主导航的需求。由于多种传感器的特性互补,使用卡尔曼滤波器融合数据,可以达到准确定位的要求。

卡尔曼滤波器,可以从一组有噪声的对物体位置的观察数据中,提取出对物体位置坐标、速度的预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预测阶段通过上个时间点的位置信息预测当前的位置信息,更新阶段通过对物体位置的观测纠正位置预测更新物体位置。例如IMU与GPS融合,通过在上次位置估算的基础上使用IMU对当前位置进行实时预测(积分处理),接收到GPS数据后对当前位置预测进行更新,以此类推。

最后来个总结,本文主要对无人驾驶以及感知部分作简单的介绍,包括无人驾驶概述、传感器、感知,有助于快速了解无人驾驶感知部分的知识结构。


参考资料

[1]. 刘少山 等.第一本无人驾驶技术书(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19.

[2]. 无人驾驶数据集汇总

你可能感兴趣的:(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