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

1.要让别人做某件事情,只要让此 难以获得即可。

分析: 其实比如我们转发的很多朋友圈,只限于点赞满多少的前多少名。我们就纷纷转发。而且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越是难以获得越想争。

那如何逃出这个怪圈呢?。

以后教育孩子其实可以这样连哄带骗的。骗他说只有好孩子才会怎样怎样的。


2.锚

分析: 比如我总是会拿现在在北京的消费水平衡量晋城的消费水平。不能站在晋城这个层次上去判断。

嗯,其实这里说的锚是不是可以定义为做某事之前的一个基本的比较标准。

比如说 考试成绩等等。

but 这里有一个问题,假如两个人原来都是班里第一名,但是第二次都考的第三名,一个会伤心,另一个不会。所以说 当实际与预期不一样的时候,真正决定态度的还是思维方式吧。


3.羊群效应,其实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比如喜茶排队?? 有托儿~

以及上次我去的知乎快闪店~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自我羊群效应。

比如我每次选择去肯德基。那是因为我没得选啊~ 其实每次去肯德基真挺贵的。但是都习惯了这个选择,所以经常去。

以后我要是开店可以利用这个!


4.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


5.我是有能力改进自己的非理性行为的,只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预期是什么?有更好的做法么?或者可以做原有基础上做什么改进?

①比如我总是乱想在看书或者上课的时候。

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发展来的。

是从初三的时候,因为当时我很讨厌那个老师,但是我无法采取行动。所以经常在心里痛骂她,并且反复想她怎么做的不对,我自己又是多可怜。一次又一次这样来获得心理平衡。

之后,每次有不安或者不确定的事,自己就会在心里反复斟酌,纠结。我应该怎么做?

现在吧,对于延超,有时候很想他,不自主的就会想,因为见不到,所以只能这样。

但是其实这是没用的,想的时候说明我学不进去了,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控制住。

②比如我早上起床本来就很晚了,但是还要磨蹭磨蹭才去学习。

我想想我的预期。我以前总是起床之后什么都不做马上就去学习,但是去了之后才发现肚子还是饿的,穿的也不舒服等等。所以我就决定应该把基本都事情解决好,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学习的状态。

但是比如早上一起床跟延超说话,比如起床以后背单词,起床以后看书,其实是自己逃避困难的一种做法吧。因为学习挺难的,但是这样的选择相对简单一些。但是也没错啊,先从简单的来,慢慢进入状态。

so 以后可以不为这件事情纠结了哈。


1.社会性规范和市场性规范。

2.根据三个班成绩对比,我发现制定目标比不制定目标的效果好很多。and 可能分阶段制定目标效果更好。有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段去划分目标。毕竟我们都是有拖延症的


1.成见&品牌效应

2.金钱和非金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怪诞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