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九、闽台支脉

(一)概况

闽台支脉指的是的是福建省,台湾省以及广东潮州一带,操闽方言的区域。

闽台支脉,乐种繁多,福建南曲、锦歌、尺唱、梆鼓咚、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白字戏、十番、十音、潮州音乐、鼓吹、彩球舞、大车鼓、九莲灯、跳鼓等等。

(二)代表性乐种及其音乐特点

1.福建南曲

福建南曲,亦称南乐,南管,弦管。南音是流行于闽南,台湾各地的一个古老乐种,在香港及南洋群岛华裔、华侨聚集地亦甚盛行。此外,他还被运用于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木偶戏,打城戏等地方戏剧成为他们的生日,唱腔和器乐曲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演唱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艺术风格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福建南曲唱腔旋法中,最为突出的是“多重大三度并置”。

2.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是流行于粤东,闽南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民间乐种。后随潮人足记。也迁播于上海,台湾,港澳,东南亚一带。在潮州音乐的形成过程中,除从本地区民间音乐、兄弟乐中吸取营养外,还承唐、宋燕乐(潮人称古调、古乐)、法曲、道调的遗绪,受宋元南戏(包括正自字、戈阳、昆山诸腔、潮调,以及其他古老的戏曲)音乐的影响。

(1)锣鼓乐。(2)弦诗乐,代表性曲目有“弦诗十大套”。(3)细乐,是潮州民间独奏、三五件乐器小合奏的统称。

(三)台湾歌仔戏(芗剧)

台湾歌仔戏与闽南芗剧,是同源同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各地福建省的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以及他们所属各县,以及海外闽南华侨聚居地。在福建,因主要流行在芗江流域一带,所以亦称之为芗剧。作为台湾人民和福建人民共同的一种劳动结晶,歌仔戏是由闽南漳州一带的锦歌,传到台湾,同采茶、车鼓等民间艺术形式相融合,发展成为台湾歌仔阵、落地扫、歌仔戏,然后又从台湾传回福建的。

(1)七字调,是歌仔戏中地方色彩最浓的一种抒情性腔调。(2)哭调,唱词和唱腔结构与七字调相似,音区较低,曲调多做下行,常用于表现哀怨、哭诉感情。(3)台湾杂念调,常用于叙事。(4)内地杂碎调。(5)自民歌小调和其他兄弟剧种吸收的唱腔。在歌仔戏唱腔的七字调、哭调类曲牌中,同一门类的内部的各曲牌在各自具有的较强的独立性的同时,曲牌与曲牌之间又常有亲缘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