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DL中txt文件的读写

  在对VHDL代码进行ModelSim仿真的时候,如果测试一个比较简单的功能,比如简单地测试一个IPCore,那么我们只需要

signalName <= x"01"; wait for cam_period*5; 
signalName <= x"10"; wait for cam_period*5;

  类似的代码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但是呢,假如你要测试一个大的component,或者是测试一个数据序列,抑或是一个图像,那么这时候,通过文件读取数据将会使工作简单很多。与此同时,为了保存试验结果,也常常用到文件。尤其是对于FPGA的图像处理,文件读取必不可少。首先将一副正常图像转换为一个txt文件,然后作为FPGA的输入,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再保存成txt文件,再将这个txt文件转换为图像,这样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像处理的效果了。

  那么今天笔者就来讲一下VHDL中txt文件的读取和写入。

file_open(file_status,FILE_OUT,"data_record.txt",write_mode);

  上面那句代码是整个文件读取与写入系统中最重要的,意思是以write Mode形式打开data_record.txt这个文档。

  txt文本的读写方式一共有三种,分别是read_modewrite_modeappend_mode。按照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分别是读取模式、写入模式与扩展模式。append_modewrite_mode的区别在于,write_mode会清除掉文本中原来存在的内容,而append_mode不会。

file_open(file_status,FILE_OUT,"data_record.txt",read_mode);
file_open(file_status,FILE_OUT,"data_record.txt",append_mode);

  这是另外两种模式。

--读取数据
stim_process : process(cam_clk)
variable i : integer:= 0;
file TEST_IN  : TEXT;
variable LINE_IN: line;
variable dat_in : std_logic_vector(31 downto 0);
begin
  if(rst_n = '0' and dataIn = '0') then
    file_open(TEST_IN, "image-binary-data.txt", READ_MODE);
    dataIn <= '1';
  elsif(rising_edge(cam_clk)) then
    if((i mod ((512*135) + 300)) < 300) then
      vs_i <= '0';
    else
      vs_i <= '1';
    end if;
    if (((i mod ((512*135) + 300)) < 300) or (((i mod (512*135+300))-300) mod 135) < 7) then
      hs_i <= '0';
      dv_i <= '0';
      da_i <= (others => '0');
    else
      hs_i <= '1';
      dv_i <= '1';
      readline(TEST_IN, LINE_IN);
      read(LINE_IN, dat_in); 
      da_i <= dat_in;
    end if;
    i := i + 1;
  end if;
end process;

  这是从image-binary-data.txt读取数据的一个过程,当然其中还包含了一个判断的过程,只在某些时刻才会从文本中读取数据。

  在这边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设置一个标志signal,这里我设置的是dataIn,设置其初始值为'0',当文本打开之后,将该signal设置为'1',在rst_n = '0'以及dataIn = '0'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进行文本的打开,之后就开始进行文本按行地读取,并输入到下一个component中。

  下面介绍一下文本的写入。

--保存输出数据
process(cam_clk)
FILE FILE_OUT : TEXT;
variable file_status:file_open_status;
variable buf:LINE;
begin
   if(rst_n = '0' and dataOut = '0') then
      file_open(file_status,FILE_OUT,"data_record.txt",write_mode);
	  file_close(FILE_OUT);
      file_open(file_status,FILE_OUT,"data_record.txt",append_mode);
	  dataOut <= '1';
   elsif(rising_edge(cam_clk))then
	 if(dv_o='1') then
	   write(buf,da_o);
	   writeline(FILE_OUT,buf);
	 end if;
	 if(sim_end = '1') then
	   file_close(FILE_OUT);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和上面的代码一样,这里也有一个dataOut的标志signal,在rst_n = '0' and dataOut = '0'这两个要求同时满足的时候才打开文本。但是看到在rst_n = '0' and dataOut = '0'这个条件下面做了四件事情,打开文本,再关闭,再打开,然后将标志signal置’1’,而且两次打开的模式不同,一次是write_mode,一次是append_mode,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下面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缘由。

  文本打开了,肯定是要关闭的,那如果用write_mode这种模式打开的话,file_close(FILE_OUT)的时候,也就是文本关闭的时候,文本中只会留下一行数据。而换成append_mode这种模式的话,在file_close(FILE_OUT)的时候,之前写入文本的数据都会留下来。那为什么先要用write_mode这种模式打开呢,我用这种模式打开了,然后再关闭,整个文档里的内容就清除了,就可以保证接下去操作的是空文本,这就是先用write_mode打开的原因。

  要注意的是,在写入的状态下,在没有关闭文本的情况下,文本的大小一直是0K,但是呢,打开还是能看到文本中的数据信息的,里面的数据也可以复制出来,但是这些数据并不真正存在于这个文本中,这个文本也被ModelSim占用,不能复制,剪切等操作。

  这里设置了一个结束仿真的标志signalsim_end,这个默认值也是'0'。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在仿真代码里写明什么情况这个signal置'1',比如延时多少之后,或者是某个标志位变化了之类的。还有一种比较暴力,就是利用ModelSim中signal的Force,觉得仿真了一段时间差不多了,就将该值强制Force为’1’,然后文本就关闭了,仿真就结束了。

  在write_modeappend_mode的时候,要写入的文本是会自动生成的,不需要事先生成,这样就比较方便,比如说仿真的时候,把输出文档命名成时间,或者是跟更改参数有关的文件名,多仿真几次之后再去处理这些生成的文本。

  要提醒的是,输入进来的数据和输出的数据都是二进制数据,所以要先用Matlab或者是Visual Studio等工具先将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同理,输出的数据也要先转换为普通数据,才能很好地去观察其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VH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