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写给自己的摘抄小记)


李笑来这本书开始的一段话激起了我的共鸣,共鸣之处在于本书一开始的定位——“这不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正面描述更容易”。就如自己一路走来,迷茫比清醒更持久,无法顿悟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比较贪心,想要的太多,此时便很难定义真正的追求。那么不如反向思考,逐项排除,自己到底不想要什么,规避总是比直接追求来的更容易一些。


1、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2、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原型约翰·纳什)
3、心智与智商有差别,心智基于认知和经验
4、人们可能基于一摸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1、戒躁戒骄
2、给我什么,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想要的东西
一张表列出:我有的,我要的
3、做不好其实是一下子不能做好,需要时间
4、foo、bar其实无特别含义
5、忍受一定的未知:第一章的内容需要在掌握后面某一章的知识之后才能深入了解”,这几乎是所有高难知识体系的普遍特征。也就是说,在第一章,我们会有无数疑问,可这些疑问以当时的知识是无法全部解决的,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用接下来获得的知识解释今天的疑问。
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它们记下来,否则会因为忘记而丢失获得答案的机会。
6、从某种意义上理解,“逆境造就成功、磨难令人成熟”之类的话纯属胡说八道。显然,在顺境中更容易成功,而且很多磨难根本没有必要——这更可能是失败者对他们自己一生都未曾有机会体验的成功以及成功者“意淫”式的猜想而已。失败者永远没有机会了解成功的真相,因为人最容易受自身经验的限制,而不曾有哪怕一点点成功经验的人更无从摆脱自身的局限。
7、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的判断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1、我们必须处理未知,任务从陌生到熟悉,这个过程无法跨越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3、串行和并行: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推荐的电影:《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朗读者》、《革命之路》,还有一位读者推荐给我的《是,大臣》
4、推荐的书——《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发表)。这部被定义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
基于结果的记录与基于过程的记录(加入时间,对时间的感知愈加精确)
生物表——感觉兼知觉器官
5、记录时间开销
6、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
已经有人做到了。
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7、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


1、获取知识的手段:体验、试错、观察
2、宇宙量级
3、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
4、自证预言
5、每个人都需要清楚地认识“道理”和“感悟”之间的巨大差异。
“道理”应该是普适的,而“感悟”只来自个体经验。


1、在了解“应该做什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最不应该做的是什么
2、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3、我们必须让自己脱离思想上的共生状态
4、他们误以为很多想法是自己的,殊不知他们是隶属于那些想法的。
5、耐心等待以获得不能跨越时间的经验


1、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2、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杀人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当一个人身处极大痛苦之中时,甚至可能完全丧失对外界的感受。
3、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4、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是很容易能想明白或者轻易预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身边都是优秀的人,就往往会出现没有人求他帮忙的景况,因为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恰因为能够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才被其他认为是优秀者。
5、推荐书籍:托马斯·叟的《学问与决策》英文原版;我在自己书架上的早就看过好几遍的《引爆点》、《本能》等书中,也“发现”了许多特别恰当的例子;我在书店闲逛时随手买了其中几乎随处都有内容可以验证我过去很多想法的《少有人走的路》;我在机场书店里看到了包装和设计都很差,但仅凭作者名气就可以保证读完不会后悔的毕淑敏的小说《女心理师》,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的类比……
5、现在看来,这些博学之人不见得是在“什么都知道”之后才将其写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是为了写出来才去搜索、积累,并发现了那些令我们惊奇的内容。
6、人类大脑中的灰质所储存的各种信息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很难超过12%)是有序存储的,这部分被人们称作是“有意识的”。而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碎片是无序储存的,甚至是很难通过意识直接调出的,这些往往就是被人们称作“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部分。梦境就是潜意识存在的最基本的证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阅读,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