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于心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年近而立,却有诸多迷惑,心态愈发焦虑,惶惶不可终日。有缘重遇此书,遂寻觅其中,愿得启发之一二。

其实这本书我在十年前就已购买,当时还在上高中,粗略的看过几眼,只是知道些很有哲理的话,比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乘万物以有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等等,而没有真正的思考其中的含义与价值。

人读一本书,然后感悟总结出许多道理,可这些道理如何转化成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是当下最需要做的,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方可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如今再读此文,似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全身内外顿感通透。于丹老师行文之优美、精炼而富有哲理,于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中,娓娓道来,传递出人间至道;如一汪清泉,照见人之本性,可静观自然之法而游天地之逍遥也。

本书正文分为十个章节,虽不满百页,却字字珠玑。

一、庄子何其人          六、谈笑论生死

二、境界有大小          七、坚持与顺应

三、感悟与超越          八、本性与悟性

四、认识你自己          九、心态与状态

五、总有路可走          十、大道与自然

一、庄子何其人

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内心并不激烈。他生活上贫穷,但非精神上的困顿。

天下熙熙攘攘,只为名利二字。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我们是不是给名和利在找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只要我们自己打破这个边界,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一种自由和逍遥。

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转化;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

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儒家要求人担当,道家要求人超越。但当时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

二、境界有大小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用和无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打破常规思维,为自己的心做主,才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遥游。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因为你独一无二的。

觉悟,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只有经过悟的过程才能达到瞬间的有所觉,终将看见自己的心。

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为主真、主美、主善。

当我们过分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春花秋月,难道不惋惜吗?

三、感悟与超越

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人生有涯,淡泊为大。

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要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发现、去感悟。

寂寞意味着一段静下来的时光,当你独自面对寂寞的时候,有可能看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依于仁,游于艺”,动态是最好的平衡。

道法自然,就是让你无处不看见。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四、认识你自己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小孩子的成长),而不能自以为是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太多被人安排好的事物,比如从小的读书、长大的职业、以后的家庭,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好了,没有自己的追逐,没有自己的尝试,甚至没有自己的挫折,所以也就无法真正确认内心的愿望。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发现自己并且得到了确认。

自知之明,内敛于心而不张扬,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

五、总有路可走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走有路可走。

生命里面一种性灵的天真得到了开发,这种天真和艺术之间不经意地有了默契。

心智的残缺要靠精神于天地之间的遨游去完善。

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

六、谈笑论生死

不要把梦想丢在20岁的行囊里,而轻装上路。

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

七、坚持与顺应

外化而内不化,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外表随物变化,而内心有所坚持,凝静不变。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顺应规则,遵从法度,与人交往,这一切都是叫做外化的东西。一个人表面上可以很随和,与人融通,这就是一种化境。但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是有他独特的价值观,内心的秉持,这就是所谓的内不化。

也就是说,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大家互相扶助,才会其乐融融。

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也。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

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生命之境。

八、本性与悟性

人的本性是无羁无绊的,只有释放了人的本性,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心静像一面镜子,对于世间的万物既不逢迎,也不拒绝,安安静静、坦坦荡荡地去接收、去反射、去照见而已。

一人个真正的聪明,都不是作用于外在世界,而是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生命中最本初的愿望。

一颗孩子的心,安安静静地倾听,就能听到最细微的声音。

人的本性,就是不受到社会的雕琢,不违逆内心的本真,看清楚心中的愿望,真真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路。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九、心态与状态

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不必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

人如果有大见识,他再去学一件技巧,就容易得多;人如果没有阅历,心中就会忐忑。

当一个人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的恐惧的时候,这个人才成为真正的勇者,这个人的技巧才能有发挥的空间。如果你的心境已经被环境挫败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一事无成。

精神内聚,斗志内敛,德行内化。

忘利、忘名、忘我,见素而抱朴。

十、大道与自然

大道合乎自然。

如果一个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会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儒家让人遵守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家让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儒道相生相济(互补),孕育了中国人的人格。

不要怕,不要悔,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通过书中富有哲理和启迪的句子,我们可窥探出一二。人生于世,不满百年,一定要顺其自然,合乎大道;常怀赤子之心,淡泊名利;对于世间的万物既不逢迎,也不拒绝,安安静静、坦坦荡荡地去接收、去反射、去照见。遵从内心的本真,方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

逍遥游于心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逍遥游于心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