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待续未完

推荐序

1. 单词的学习方法之一:生成式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搜索不同场景下词汇的使用方式。【多场景练习的一种形式】

2.提出两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本书会着重写的部分:间隔练习(Interleaved learning)与合意困难(Desirable difficulties)

desirable difficulties: requires a considerable, desirable amount of effort, long-term performance.

TED演讲的中国引进人-叶富华


前言

本书两原则:间隔重复关键概念;穿插不同相关话题


一、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本章小结:指出常见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

【误区】

1.往往看似很有成效的办法,是浅层的,也不容易带来持久的效果。而耗费心力(因为加大检索的难度)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2.两个误区(方法与认知两个方面):不知道在哪里提高学习能力,错误的认为掌握了学习方法【疑问:是不是可以解释,当产生需要不断重复念头时,需要重新审视在学习方法上是否需要校准?】

3.元知识带来的学习假象:掌握某一章节和掌握这些内容背后的道理是完全不同的,而重复阅读造成了这种假象

【input】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取关键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组织心智模型与已知知识做关联(关联越多越稳固),诠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巩固新知识【意象:用自己的方式取出一个新细胞,当它长出很多触角后,让它与新环境尽量多的进行连接,最终与新环境融为一体】

比如“条件刺激”这个关键概念:首先他的标准概念是什么?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思考这个概念经常在什么场景下出现,对这个概念你能提出多少疑问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一一解答,它与现有知识的关联是什么?课本外有没有些例子?

#以下检索部分可以换成考试#

【recall】“检索式练习”:检索记忆、定期练习、强化检索路径。如期间有间隔时间,加大了检索的难度,会感觉到效果不佳,但这样的学习成效才更持久。对于学习者来说,最好的习惯之一应该是进行有规律的自测,重新校准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1.多样化练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调动全部才能与智谋学习,比使用熟悉的风格来学习效果好(如:只擅长视觉、听觉等一种学习风格)

2.穿插练习

2.考试当做一种学习工具,查缺补漏和巩固的功能:主动检索-考试-强化记忆。考试包含很多策略练习(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练习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练习)

3.从不同类别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和规则【高阶】



二、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本章小结:测试的重要性

【recall】

1.对输入低效的故事解读:用绳子把蔓越莓穿起来,但尾部没打结,当你一提起来时,全部都掉了

2.记忆与创造力不是二选一的过程,两者都需要,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越好,他就越能用创造力去解决问题

3.在学习后加入一次测验,可以极大提升记忆,多次测验的效果好于一次测验,尤其是有间隔的进行测验

4. 对测试的错误答案给出的反馈,稍微把反馈延迟一段时间会比较好。立即反馈就像单车两侧的辅助轮,会对这种纠正产生依赖。要拉长反馈时间



三、“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本章小结:测试的多种方法:穿插练习、间隔练习、多样化练习、组合练习、复合练习...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集中练习收效快速,随后而至的快速遗忘缺很少有人注意;间隔练习的代价却是:花费努力更多,但收效却很慢,以前靠集中练习的快速改善和确定感都不见了

间隔练习

因为存放新知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间隔多长时间才够?答案很简单:只要练习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

穿插练习

穿插练习对知识的掌握慢很多,并且保持长期记忆的优势不明显,造成方法不受欢迎,不被很多人使用

多样化练习

不同种类的联系会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

通过难度低集中式的练习学到的东西被编成一个更简单更直白的心理表征;通过多样化、难度高的练习学到的东西编成更灵活的表征,适用范围更广。

善用练习组合

对参加研讨会的建议:抽空即时做有间隔的检索练习

练习的普适性原则

1.检索练习(练习基本功)

2.穿插、多样化练习(训练中有所变化)

3.间隔练习(特殊策略)

4.反思以及细化

只要在不同环境中训练的次数够多,那么到真正的赛场上,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做好。


四、知识的滚雪球效应

本章小结:已知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正相关;长期记忆容量无上限,对desirable difficulties的正确态度:不可避免、必修课、转折点

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1.对短期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编码;

2.巩固会辨识并稳定记忆线索,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3.检索更新,学以致用;(检索练习难度越大,收效越大)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

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

1.重新巩固记忆

2.打造心智模型

3.构成概念学习

这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改变正常的学习形式带来的困难,会让来访者更努力的构建一个合理的解读。

化解因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认识到学习是困难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犯错是常有的事。更愿意接受挑战并且不太把错误当做失败,而是将它视为通往精通之路的必修课和转折点。

现代社会对结果的关注导致了一种畏怯文化,正在扼杀教育方式和冒险精神。

1985年,30岁的Jobs被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解雇,成功的累赘被从头再来的轻快所取代,一切变得更可塑了。我得到了解放,进入到自己人生中最富创造力的一段时期。

困难会让人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而这会引发焦虑,随之干扰学习。把大部分工作记忆浪费在检测自己的表现上,而分配给解答问题的记忆容量则很少。

人想要成为专家,需要数千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努力超越现有的能力水平,而失败,是必不可少的经历。

尝试解决一个难题比坐等一个解决方案对我们更有帮助,哪怕最初的尝试并没有找到答案。

创造性源于不设限的学习

生成性学习(Genrative learning):在没有被教导下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者是生成答案,不是回忆答案

别再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

前文提到的合意困难(desirable difficulties),但如果学习者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或技能来处理困难,就会变为不合意。

小结


五、心智模型

本章小结:

讨论学习中的常见缺陷:感知错觉、认知偏见、记忆扭曲

没有头脑的机制1和爱自省的机制2

运用机制2(意识类)不断检验与修正,去影响机制1(非意识类)的结果

避免学习错觉和扭曲记忆

暗示的东西才会被人记住,明示的东西则不然

随意猜测会导致人们提供错误的信息,如果不加以纠正,此类信息以后可能被当做记忆来检索

流畅错觉:把流畅阅读文字误认为充分掌握文字的内容。通过反复阅读,把经由反复阅读获得的流畅感当成是自己学会知识的表现,从而高估自己在测验中的成绩。

“从众记忆”或“记忆社会传染”

打造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复杂之困:了解越多,元认知的链接越错综复杂,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越大。

心智模型僵化之困:每一个新问题的出现情况都是不同的,如只把它当做之前的问题熟练解决,不仅不奏效可能会更糟糕,如果未意识到模型不适合,是自我觉察的缺失,会带来麻烦。什么情况看似熟悉但实则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做出新的调整

无法从不擅长的事里学到知识

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一种认知偏见,源于人们在某方面能力欠缺、技能不足,得出错误的结论,做出不当的选择,却不能认识到自己这一点。

另邓宁和克鲁格还提出,有些人不是认知偏见,只是不够敏锐,不太能看到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要求,导致判断能力较差【与DKE的差别?】

通常情况我们无法得到关于自己技能与能力的负反馈。成功要做对所有的事,而失败则可以归咎于任何一条外部理由上

【敲黑板勾重点】就学习来说,我们选择做什么是受我们适合什么和我们不适合什么的判断指导的。而且我们轻易就被误导了。我们容易受到错觉和误判的影响,因此避开错觉和误判的办法是,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用作决策参考的主观经验,这样我们的判断就能贴合周围的实际了【不要用自己的惯用检测标准,容易产生错觉和误判,需要引入外部参考,比如考试等?】

实践和测验暴露学习漏洞

各种练习技巧:①回答抽认卡;②自述重要概念;③同伴教学法【埃里克马祖尔开发的学习模式:预习、快速测验、小组讨论找答案】

在判断自己学到了什么的时候,需要留意判断的线索依据。一个不错的判断线索是你能多大程度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校准对已知和未知的感觉,最管用的反馈是你在实地操作犯下的错误。前提是你在这种失误中幸存下来,并且能够接受其中的经验教训


六、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本章小结:理解自己懂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不要局限在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上。动态测验动态调整。主动学习方式,主动检索、间隔练习、多样性练习、穿插练习。不要靠感觉做事。提取关键信息构建心智模型。分解各部分能力。

主动学习能制造掌控感

你如何理解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能力。

看待自己:我擅长什么?我最在意什么?我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看待自己的能力:努力到什么程度?承担多大的风险?面对困难坚持下去的意愿有多强烈?

每个人的许多资源(天赋、先验能力、智力、兴趣、主观能动性)造就了我们各自的学习风格以及弥补短板的办法。有些水平差异很重要:比如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总结新经验的能力等;有些水平差异并不重要:比如语言化或视觉化的学习风格

需注意:为弥补短板额外的努力如不能强化你的所学,那么这些困难就不是desirable difficulities。

VARK(visual、auditory、reading、kinesthetic):学习风格之一

-新西兰 尼尔·佛莱明,认为VARK只是描述学习风格的一方面,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包括18个不同的维度

分析型、创新型,还是实践型思维

举例各家对智力的分类

人拥有两种智力:

1.流体智力(指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中保留信息的能力)-有效学习与巩固记忆来提升

2.晶体智力(激烈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以及从过去学习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你的能力结构

用搭积木的方法构建知识

结构构件的规范:迅速抓住主脉络,分清主次、作用等

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小结


七、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

本章小结:抱着成长的心态、像专家一样练习、建立记忆线索

人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注和自律(二者是激励的产物,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大脑中整合学习和记忆的区域海马体会终身生成新的神经元。科学证实,联想可以刺激海马体生成更多神经元。

性格、求知欲和家庭条件对学习的影响

两种成长心态 #以学习和成绩为目标的激发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1. 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重复自己擅长的部分

2. 努力学习知识-不断挑战难度

学习的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心中生动的形象与言语或抽象的文字相结合。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想要精通某事或达到专业水平,完全不需要拥有超人的基因,但必须拥有自律、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八、学习策略

本章小结:各种类型身份的学习策略

给学生的策略

重要的是有难度的,会遭遇挫折,是努力的标志,不代表失败,挫折伴随着成长。

改善大脑创造新连接方式,建立心智模型。你的智力由你决定!

三个基本方法:

1.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自测。用主要概念和术语背后的含义去考察自己,定期练习。自测带来生疏和沮丧感,努力检索让记忆更持久

2.有间隔的安排检索练习:新资料需要在第一次接触后隔一两天复习一遍,之后三五天,再之后可以更长。不要去除已正确回答的卡片。期间穿插多个主题进行学习

3.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4.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细化是在知识中找到其他层面含义的过程。在得到答案前尝试去解答,让意识更容易接近新知识。反思增添了知识的层次。助记手段有助于帮助记忆




偏见的三种成因:

①证实偏差。我们会拼命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略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

②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能力欠缺技能不足的人会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的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优秀

③认知失调。一个人同时产生两种不一样的认知,产生失调的感觉,这种感觉驱使去寻找合理化的解释,让自己的认知保持一致

-美国气象协会前主席J. Marshall Shepherd在TED的演讲《Three kinds of bias that shape your worldview》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天性读书笔记-待续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