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

作为一名纯理科生外加十八年在无神论背景下成长的人,以前对我而言,牛鬼蛇神佛祖基督有神论基本属于迷信愚昧的代名词,甚至带些不屑或抵制。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却似是而非。

机缘巧合,大一遇到的神奇老师给我们大谈佛教又偶然听到广播中《圣经故事》耶稣的生平;对于理性至上,我更倾向于人是“合理性动物”,总会为事物寻求解释以使其合理化;对于科学主义的实证观点,也有薛定谔的猫存在表明量子物理也有它的不完备性,科学巨匠牛顿晚年也转而研究神学;最后是出于笃定每个人都应该去追寻自己那一份答案,关于一些宏大且虚化的命题比如信仰。so抱着好奇了解的心态参加了基督教清晨的灵修读《圣经》,领受神的话语,也希望疑惑和怀疑得到解答。

敬畏心

自以为是的人类以为自己改造自然就可以驾驭自然,却在地震汗涝面前无助哭泣,这或许是个提醒,提醒人类的软弱渺小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然法则本该的敬畏心,“自卑的必升为高”,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找寻与它的相处之道。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是柴静在采访时最爱用的一个表述。

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人们往往属于盲目崇拜或者盲目傲慢,比如宗教偏见。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宗教只是给了人们另外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同样的事物赋予不一样的解释于意义,而这些超验的体系,也是纯粹而美好的。 就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能把所有人都看成动物的小萝莉那样“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界限”,或许所谓的神经病人只是看到的世界和我们不同。

分享

“I don't agree with you,but I respect you”这大概是来广州后最深的教义了吧。花了长长的时间来处理价值观的冲突,终于明白从人本主义的观点来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好的标准定义追求的不同。在以前会因为有人说苏东坡怎么怎么样而挣得面红耳赤,现在终于都能去耐心听,仔细去想,以一种不露锋芒的表达方式去交换观点,内化为一种求同存异的包容心。

但是基督教很强调传福音,即引人入教,告诉外邦人神爱世人,或者基于性恶论的观点谈到拯救,这样积极的想要去改变别人。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18-19]。

那么平衡点又回到了这稀松平常的两个字——分享。无论是什么形式,就如豆瓣知乎果壳空间微博虽然碎片化但也是可以从茫茫人海中汲取些许力量的。拥抱变化,TED的少年们利用这些碎片也做出了小型的核反应堆,真正干出点实在的事。我表达我的,而你也表达你的,就事论事,各种偏见互殴,达到平衡。避免了打着独善其身旗号而导致的冷漠和犬儒主义。

慎独

宗教往往都是引人向善的。

”对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 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加拉太书[5:22]。

而基督教强调这种善必须是发自内心并具有执行力的,”内心的恶即是罪”,在教会里,弟兄姐妹们往往十分真诚,这种真诚出于对神的爱,并努力爱人如己。而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也会饱有一颗赤子之心。

在没有人看到的角落你是否也曾动摇或者做过违背原则的事,主与你同在,为了活出神所喜悦的样式而忏悔,从行到心不断内化,从心到行不断操练。和各种道德律比如儒家讲究的慎独,怎么没有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饶恕

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以前看到这里都觉得这种无条件的原谅不仅懦弱也极可能是对恶的纵容,不符合孔子对以直报怨的思想。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马太福音[18:22]

怎么说,它给了每个犯错真心悔改之人新生的机会。我曾试想如果以后我发现我交往的对象曾经锒铛入狱,似乎很难不产生嫌系。 其实每个人都有生而为人的破绽,他不该永远活在罪里被钉上恶人的标签。

曼德拉出狱时候说:“我若不能把过去的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饱怀一颗永远饶恕和怜悯的心, 宽恕别人也许也是放过自己。

形而上学

当然也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矛盾。

“你看见了才信,那些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神很看重一直本能无条件的信靠,又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甚么疑惑呢?” 马太福音[14:31] 。

诚然单纯信任是美好的,是否也是不牢靠的呢,基于不断怀疑冲刷重建的相信是否更值得提倡?

耶稣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有了使命感对于各种遭遇也就更加从容,但是这种舍身取义的圣人思想,却是我等鞭长莫及的,相较而言更欣赏三个火枪手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平等付出与尊重。

基督教作为一神论对于其它神是不认可的,那么我可不可以既喜欢上帝也喜欢佛祖呢?

anyway,路漫漫其修远兮。

好奇心

曾经有那么三个月,和基督教的兄弟姐们一起灵修(即清晨一起研习圣经交流感悟),那时迫切地想要寻求一些关于信仰的答案。出于笃定每个人都应该去追寻自己那一份答案,或者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类似于上帝的存在,这样的理解或许需要一点宗教情怀。当然有宗教情怀却不一定要隶属哪一个宗教派别之下。派:“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作家:“那有怀疑的空间么?”派:“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

就像神秘哲学家对苏菲说的那样”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keep curiosity——”你已经在这只被拉出宇宙帽子的白兔毛皮深处呆的太舒服了。”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