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记“全国第二届深度语文  ·  作文教学研讨会”

       

敢问路在何方?_第1张图片
深度语文  作文教学研讨会

        邂逅运城国际学校这两天,听讲全程大脑超高速运转,达到高温差点“烧坏”以致思考困难。离开运城,回程中直到现在,仍思绪纷纭,剪不断,理还乱……

        找不到一个点或一条线,可以清晰表达对深度语文及全人之美课程的理解和感受。只有真实的感动:这是一群脚踏实地的热血教育者,摸着石头过河的勇士,他们正在努力尝试着创造一种真正的、幸福的教育形态。

        讲座前的开场舞《桃李南明》,老师和孩子们勃发的生命感扑面而来,那种精神风貌是动人的,蓬勃的生命力流淌在会场和每个人的心中。正如干老师所说:“孩子们上台演出并没有化妆、穿上统一的演出服,他们最自然真实的样子就很美。”

敢问路在何方?_第2张图片
灵动蓬勃      师生共舞

        没有沉闷和冗长的领导讲话,没有以往会议的所谓流程和固定套路,气质不凡的主持人王钢老师几句干净利落的开场白,就把人们的思绪由歌舞带到了干老师的讲座上,烧脑时刻就正式开始了。

敢问路在何方?_第3张图片
“坐而论道”:作文教学理论

        说实话对于干老师的第一场讲座我听得很吃力,基本没怎么听懂,只是朦胧地知道是从哲学角度探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人们对本体性、内在的、根源性的意义的寻求,用语言来整理世界,一个孩子怎样掌握一套成熟的语言文字。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他说:“科学,是维持这个世界;而艺术,则是为了进化这个世界。”干老师的演讲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他不是给你一个答案,而是向你展现着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你会感觉,读书多并且思考深真的会让一个人变得与众不同且熠熠生辉。

敢问路在何方?_第4张图片
写作:对世界的理解与解释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荣维东老师从交际语境角度来谈写作教学,他的观点是写真话,抒真情,放在语境中,建构自己的语言。他认为是语境,使语义多元化,而写作是一种交流手段和思维方式。

敢问路在何方?_第5张图片
写作课程如何重建?干货满满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叶黎明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最值得教的就是“学生自己生成出来的知识”,从现在开始,不管是作文教学还是整个的教学活动中,都会重视创设情境任务,并探讨了作文教学如何有序的重要课题。她认为专家教授的责任是给中学教师提供写作知识,而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如何有序、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教学活动,这个是需要中学教师自己也积极绸缪的。

敢问路在何方?_第6张图片
犀利优雅的叶老师

        王开东老师的讲座课题是《随心写出真境界》,写作是自我照亮和自我发现,并认为有效的方法是给讲话的内容定一个标题。写作就是“表达你的发现”,首先是发现,其次是表达,我(文章即我),提倡一种“生命化写作”。开东老师的个人公众号是我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他的观点犀利,但态度温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章“每日一更”,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学生树立最坚定的榜样。这样的老师,我喜欢!

敢问路在何方?_第7张图片
王老师:对学生,看见和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_第8张图片
才华横溢的音乐少年

       

敢问路在何方?_第9张图片
自编自唱的音乐老师们

     

敢问路在何方?_第10张图片
聚焦:深度语文作文教学现场

      下午的第二单元,主要是南明写作课,直击深度语文的作文教学现场。张建文老师对运城国际学校的写作课程作了详细的介绍,直抵写作的本质,体现时代性和其方向性,他不仅介绍了写作教学的知识,并且尝试探索了作文教学如何训练的方法。修身、事功以及功名。

敢问路在何方?_第11张图片
介绍  南明写作课

        接下来的两节作文公开课,和以往所见的公开课绝不相同。因为作文课要备课很难,它是一个生成性最强的课堂,即使有环节的设计,但还是存在非常高的难度。桃夭老师的《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作文课如何建模的过程,我个人觉得是一堂很有效的尝试课,尽管有许多老师提出了不同看法,但我们评说某人某课时,最好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彼时站在台上的人是自己,又会呈现一堂怎样的写作课?其实严老师的这堂写作课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写作,即使是自由写作,也不是完全不加约束地任由学生随性书写,严老师的尝试无疑是可贵的。不入格,又如何升格、破格?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难度非常大,刚开始的尝试总是那样地举步维艰,惟其如此,那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的勇气何其可嘉?我们当然也会有担忧,现在孩子写考场作文本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我们害怕作文一旦精确“建模”后会变成一种新的“枷锁”,与我们的初心适得其反,但是尝试是必须的,“地上本没有路”,不脚踏实地,又怎么会找到正确的路的路呢?点赞桃夭老师。

敢问路在何方?_第12张图片
桃夭老师的写作示范课

        格格老师的中考考场作文训练课堂是灵活的,在她的启发下,孩子们的选材慢慢在扩展,选材也越来越宽广,由自我的“攀爬”,扩展到自然界动物的攀爬,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攀爬姿态,思路也在慢慢清晰。为我们展示了完整而完美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写作教学过程。不得不说格格老师善于把控课堂,将一节家常课上得活色生香。这样的写作课是很难提前设计的,它需要的是教师的相机教育智慧和临场应变能力,我们看到,南明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自然优雅。

敢问路在何方?_第13张图片
格格老师讲考场作文

          叶教授的点评犀利而不失优雅,是的,我们需要批评,它是促使我们突飞猛进的一剂良药,让当局者对自己的处境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敢问路在何方?_第14张图片
4种写作形态,多种生命精彩!

        桃夭老师的作文讲评一度让我惊叹,我惊叹孩子们写的故事那样流畅,生动并且饱含自己的深情。从而更加认同了那句话:要认识一个老师的教学,去看看他教育的学生就知道了。从孩子们的作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建模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有效性,我也在想,如果我当年读书时遇到这样的写作课和写作老师,今天的我是不是就可能不一样?

敢问路在何方?_第15张图片
作文评改,孩子们太棒了

        格格老师的课堂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学会了审题立意,更学会如何评改别人的考场作文,以及如何结构一篇更好的作文。以改促写,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评改作文的这一创造过程中,让每篇文章的作者从老师一人变成了全班同学,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的作文写与评可以为我们借鉴,让我们找到新的作文评改思路和创意。

敢问路在何方?_第16张图片
评讲作文,戴着镣铐也能起舞

        曹晓丽老师的随笔写作可谓最具有南明特色的写作课了。之前马玲老师分享的孩子们的作文就很让人震撼,你会惊讶小学的孩子就能写出那么多漂亮的文字,心里就有那么多鲜活可爱的故事,对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有那么深的见解,他们的读书笔记竟然可以那么有思想,表达那么流畅自然。这该是怎样的一间教室以及怎样的老师在引导着孩子健康生长啊!

敢问路在何方?_第17张图片
自由写作  精神成长

          杨超老师分享的《演讲稿写作》也十分精彩。他不像是在做演讲报告,而是在娓娓道来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能感受到,真正的演讲,是从生命和灵魂里生长出来的。不经历命运的暴击,就学不会和这个世界和解,也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敢问路在何方?_第18张图片
演讲课  寻找和分享

        专家点评部分,王开东老师看到了几位老师课堂的闪光点,并热情地鼓励和赞扬了她们。的确,她们的课也禁得起这样的赞美,从孩子们的作文中,你就可以感受到并且触摸到背后老师的智慧和坚持有多可贵!

敢问路在何方?_第19张图片
批判,但也鼓励!

       

敢问路在何方?_第20张图片
碰撞:让思维火花更加璀璨

        最后是“论——训诂·字源·吟诵·义理·写作”,又到了烧脑的环节。魏校长娓娓道来自己创业的整个过程以及南明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探索,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不断追求超越的人,不甘墨守成规的人,一个敢于突出重围的真汉子。为了走出一条更美的教育之路,他作为一个领头人,不畏艰难,“地上本没有路,总有人能走出一条路来。”

敢问路在何方?_第21张图片
自觉而成熟的阅读者和写作者

        接着柴海军老师带来了吟诵的主题演讲。虽然在我们很多课堂里还看不到吟诵教学诗歌法,但是全国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吟诵教学法。有人说这是故弄玄虚、神秘主义。我们今天倡导的就是白话文,不需要吟诵,用心朗读不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吗?但不可否认的是,吟诵确实是古代诗歌创作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如果我们带着包容和传承的眼光去看待,并主动学习和运用,在实践中去检验吟诵教学法的效用也未尝不可。

敢问路在何方?_第22张图片
吟诵:让语文课堂优雅起来

          最后几位老师的研讨交流,并没有继续讨论作文教学的微观方法层面,而是对《诗经》中的一些字进行了追本溯源,正如干老师所说:“不为什么,就是好玩。”其实是以“玩”的态度做深度研究并乐此不疲,这不也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态度和品质吗?

敢问路在何方?_第23张图片
研讨·探究·碰撞·分享

        南明的少年演说家让我们看到,演讲是一种共同生活,写作课和演讲课再加名著阅读,这就是课标要求的真正的大阅读课程。孩子们在这些课程中学到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读写能力。课程的开发者们把语文教材分为“经典、典型和材料”,他们对其的态度不是颠覆,而是“尊重、研究和超越”;因此在中学时期,既有释放孩子们心灵密语的自由写作,同时有应用文和研究性写作,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技能。在这样的写作课中,形式占20%,而思想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另外电影课、晨诵课中,也无不浸透着对人、对孩子们的最大的尊重和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敢问路在何方?_第24张图片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结语:

        南明的课程研发对中学教育来说是充满希望的,南明的教育者们也是个性鲜明的,所以南明的孩子是幸福的。“文本+我们的生命的深度共鸣”,使得我们能真正达到和谐的教育境界。南明教育的课程开发真的是脚踏实地地前进着,目前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确实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该往哪里走?“敢问路在何方”?南明人的理念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他们在深度探索并创新,他们孜孜以求的踏实和勤勉、痛痛快快讲真话的探索姿态已经告诉我们:路在脚下。

敢问路在何方?_第25张图片
初心不忘,探索不止!
敢问路在何方?_第26张图片
南明,真的很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敢问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