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十年前,我父亲从发病到去世,短短四天时间。不过是脑出血,可是,由于家里人没有任何的医学常识,去镇上医院,居然被输液扩张血管,等到第二天送至市医院,已经是回天无力了!

如果是后来,我读了医书,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脑出血,要尽快送医院,早一分钟就有早一分钟的价值。救护车没到之前,用“十宣放血”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颅压。

葬了父亲,也就结束了我的童年。我开始发奋读医学书。我接触的第一本是曲黎敏教授的《“黄帝内经”解读》,她后来出了第二本,我就买第二本。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红极一时,先后出了一套三本。张其成的《养生大道》。马凌悦的《温度决定生老病死》。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武国忠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台湾许美陆的《健康的首要任务是养骨》。杨奕老师的《手到病自除》,也是两册。徐文兵的《字里藏医》。李军红的《不生病的智慧》,《不生病的智慧》是一个系列,有1、2、3、4、5之多,我全有。甚至“绿豆神医”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也买到了。总之,只要是我能搜到的有关医学书,无论是书店还是网上的,我都买。

这些新出的书,明白易懂。我也买了原版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厘正按摩要术》《中医入门》《儒门事亲》等等。每天读。

追本溯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大学修的是汉语言文学。这门学识,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就后来上班教学生来看,所能用的占不到所学知识的十分之一,我们学了“古汉语”、“现代汉语”、“口语”、“阅读与写作”、“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港台文学”“外国文学”……其中,被称为“中文里的数学”的最难的《古汉语》,也是一点一点啃下来了。所有学的掌握的知识,在初中教学里几乎用不上,因为,初中生只需要背记知识点就行,他们,不需要“知其所以然”。

我在大学时,拿了全校唯一的一等奖学金。但是,到了工作岗位,又如何?小孩子,需要强力压制才肯稍稍用心于学习。偏偏我是师范出身,我没有经历过高考,也不知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滋味,我的性格里有一股说不来的浪漫天真,总觉得,学习时间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何用别人来督促!所以,课堂上,我总是天花乱坠,学生们也兴趣盎然。但是,我总不肯“应试教育”。我不喜欢那种把学生当考试机器的做法,考的教不考的就不教。难道,学习仅仅为了考试?!所以,我教过的学生,大多喜欢语文课,只是,考出来的分数强差人意。

好在,我散漫惯了,对于什么荣誉啦奖证啦奖金啦都不那么上心,有了好没有也那样。许久以来,我就一直按照我的意愿安排课堂,大量的课外知识的穿插,有感而发的作文训练,规律的读书笔记……语文,是“慢工出细活”,教育是农业,岂是能“急功近利”得了的!

我的汉语言文学,究竟有什么用?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能无障碍地读古文是大学送给我的一把钥匙。藉由此,我能读懂原版的《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抱朴子内篇》、《聊斋志异》、《六祖坛经》……

读了那么多医学书,其实,还是回到《黄帝内经》就一通百通了。徐文兵和梁冬联合出版了一套五本的《黄帝内经》解读。五本书,也只是解读了《黄帝内经》的五篇原文:《上古天真》、《天年》、《异法方宜》、《四时调神》和《本神》。

近来,我又重读《黄帝内经》,才真正觉得:我们中国人,端着金饭碗讨别人的饭。在这本书里,“治未病”是个很重要的思想。“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不治已乱治未乱”,对于疾病群发的当代,这依然是个很超前的思维模式。

据说,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只是,平时它处于休眠状态,你别激怒它激活它就行。当一平方厘米的肌肉里,有十的九次方个癌细胞时,医疗仪器才能发现,当扩展到十的十二次方时,人体基本就崩溃了。但是,在十的七次方时,癌细胞就开始扩散了,它从一个器官就跑到另一个器官了。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当你在医院发现了癌细胞,它早都已经扩散开了。所以,很多癌症,治愈率很低。

为什么不在未病时就注意保养身体呢?!熬夜、饮食不规律、生气、久坐不动、过度劳累、忍憋大便、浓滋厚味,麻辣鲜香,要风度不要温度,贪凉……等等等等,就是伐身钝斧。可惜,许多人不知呀!

“虚寒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好一个“病安从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本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