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学渣逆袭成学霸,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在日本,的确有一个学渣逆袭成学霸的故事。
有一个男生,在一所平平无奇的学校读高中。从小学开始,他的成绩都是垫底,到高三时,他的成绩在全国一万名学生中,排名九千多。
面对这样的成绩,有一天,他竟然想考东京大学。这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不过,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复读两年后,他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考入了东京大学。
这名男生叫西冈一诚,从学渣到学霸,他经历了两种不同的读书过程。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他最有体会,他获得高分的秘诀就是改变了读书方法,将被动读书变成主动读书。
很多人阅读效果不好,不是记忆不好,而是被动地读书。被动读书只是被动地吸收书中的信息,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阅读效果当然不好。
而主动读书经过质疑、思考、归纳等步骤,将大脑中已知的信息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提高了读解力和思考力。
西冈一诚将自己的读书体验写成一本书《高分阅读法》。他在书中将思考力和读解力细化成5种能力:读解力、理论思考能力、归纳能力、客观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只要拥有这5种能力,提高成绩不是梦。
《高分阅读法》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读书的5个步骤,即通过做假设、采访阅读、整合阅读、检验阅读、议论阅读5个步骤,来提高思考力和读解力。
第二部分讲如何选书阅读,扩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全书共总结了57个读书要点和6个选书法则。
如何提高读解力和思考力?我们来看学霸的读书方法。
一、会读书的人都会读前摸清线索
很多人读书效果不好,不是读解力差,而是获取线索的能力差。我们读一本书就像走进了一片漆黑的森林,看不清森林里的状况,需要火把照明和地图导航,而装帧阅读法就像是火把,做假设就像是地图导航。
首先,装帧阅读法获取书中精华
装帧阅读法就是从书的装帧,也就是书的封面、腰封、封底上获得信息。装帧上的信息虽然很少,但都是对书中精华内容的提炼,概括了书中的精华内容。
先看装帧后,我们在阅读时,大脑就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将书中的信息和大脑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阅读时的速度和理解力都会更好。如何从装帧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用分割法、连接法、深读法。
分割法就是拆分信息。比如,我们读《高分阅读法》这本书时,将“高分”和“阅读法”分开,我们得到的线索是,这是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是告诉我们如何取得高分的。
连接法就是根据语言的片段连接产生出新信息的方法。连接法需要和分割法想结合,将书的主标题和顾标题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比如,《高分读书法》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成绩大幅提高的秘密武器。这样我们得到的信息是,读了这本书,我们就掌握了取得好成绩的秘诀。
深读法就是对装帧上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比如,上网查阅难懂的书名,或者作者的近况,获取更多的线索。
其次,做假设把握整体脉络
做假设可以从4个步骤。
第一步:写下阅读目的。写下阅读目的就像是设置好地图的“目的地”,告诉自己想从书中获取什么样的知识。
第二步:写下实现方法。确立了具体目标后,在目录中找出与之相关的章节,在阅读目标下写下需要阅读的相关章节,阅读相关章节可以实现阅读目标了。
第三步:写下阅读起点。在阅读前的认知水平,是完全不懂还是略知一二。
通过上面三个步骤,我们就不会盲目地阅读, 可以明确自己具体的阅读目标,受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第四步:修正假设。没有人能够做出完美的假设,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书中的内容与假设不符,就要不断地修正假设。
装帧阅读法可以从某个部分了解书中的线索,做假设能够摸清整本书的线索,这样能够大幅提高读解力。
二、会读书的人都会边读边问
在信息时代,很多需要的信息可以快速地上网查询,为什么我们还要读书?因为读书会让我们学会思考。
会读书的人都是会提问的人,读书如果没有疑问,阅读就没有意义。边读边问的阅读方法,让我们不会轻信所有读到的信息,而是通过质疑和筛选读到的信息,将读到的信息转化成知识。
首先,质问式阅读法提高读解力
质问式阅读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问题本质的提问。质问式阅读是跟随作者的思路提出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读解力。
质问式阅读时,先要准备好便笺,将阅读时的问题和答案分别写在专属颜色的便笺上。比如,问题是黄色便笺,答案是绿色便笺。
此外,还可以将一组问题和答案表上相同的数字,在日后回看时更方便。如果遇到重点问题要在笔记本上单独记下来,在日后复读时,对整本书的重要内容就能一目了然。
其次,求解阅读法提高思考能力
求解阅读就是对书中的内容提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在阅读中提出疑问,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时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对书中的观点、事件的真实性如果存有疑问,要遵从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果不能接受,就将疑问写在便笺上。
如果读后还要疑问,就要将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全部调查一遍。也许调查后,一些疑问依然没有答案,但是调查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思考能力的过程。
求解式阅读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这种阅读方式体现了读书的主动性,可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质疑书中的问题,自己去调查,这种边读边问的方法养成后,就慢慢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同时读两本书
很多人读书都是一次读一本书,读完再读另外一本书。但是,想要提高读解力和思考力,需要同时读两本书。
同时读两本书的目的,就是找出两本书之间的相同点和交叉点,从而客观地审视不同的观点,培养自己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都会提高。
同时读两本书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将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根据艾兵豪斯遗忘曲线,大脑接受新信息后会很快遗忘,1小时后忘记54%,一天后忘记74%。如果一本书读完以后,再读下一本书,上一本都忘光了。
如何才能记得更牢?不断重复。如果相同的概念在另外的书中再次被看到时,大脑中残留的记忆就会被调出来,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就会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
其二是避免走极端。一本书代表一个作者的观点,如果一次只读一本书,相当于一次只接受一个人的观点。而每个人的观点都带有感情色彩,如果只接受一个人的观点,很容易产生极端。
如果同时读两本书,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观点。同一领域的书,作者可能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同时读两本书,就可以同时平衡两个人的观点,避免陷入极端。
三、会读书的人都会写出自己的感想
很多人看完一本书之后,没多久就忘完了,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到输出。输出就是发表感想,读书是输入,发表感想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输出不是照搬书中的原文,而是将书中的内容揉碎后,用自己的观点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首先,找出全书的整体脉络
很多人读书,以为一字不落地看完了就是读懂了,其实不是。一本书读完,要简短地总结出书中的重点内容才算是读懂了。如果只是说出书中的小部分内容,没有说出整本书表达的思想,不能算是读懂了。
一本书就像一条鱼一样,分为鱼骨和鱼肉两部分。鱼骨是一本书的整体脉络,而鱼肉是为了阐述观点写的具体事例。我们读书不能只看事例(鱼肉),还要理清书中的整体脉络(鱼骨)。
如何整理出全书的脉络?先找出每一节、每一章的概括性句子,再整理出整本书的脉络。
概括性语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出现在转折词之后,还有就是封面、腰封、封底等位置的语句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引导我们理清脉络。能用简短的概括出书中的内容就是读懂了。
其次,用自己的话得出结论
找出每一章的概括性语句之后,先要用自己的语言改写一遍,字数不要太多,控制在30字以内。
然后,写出腰封推荐语。就是根据每一章概括性的句子,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概括出整本书的精华内容,字数在140字以内。腰封推荐语不仅要让读者看得懂,还要让读者看来都会放在心上,这样的归纳才是合格的。
最后,用一行字概括书中的主题思想,要让完全没有看过的人了解书中内容,字数最好在30字以内。
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想是最好的输出方式,不要管自己的感想是否正确,得出自己的结论才是最重要的。同一主题的书,阅读10本以后,就会初步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结语:
《高分读书法》的作者从学渣逆袭成学霸,秘诀就是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通过假设、质疑、思考、归纳等技巧,提升读解力和思考力,这种读书方法适合于读任何书。
通过主动读书,我们可以不断扩展读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使我们对原本熟悉的事物会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