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天—全面质量管理

1776年,随着第一台蒸汽机的问世,瓦特将人类送进了“蒸汽时代”,亲手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的到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规模化的企业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产品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摆在管理者与生产者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仅仅依靠操作者的技艺水平与经验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期望的要求。经过百余年的不断总结与归纳,试错与改进,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进了质量管理学科的发展与壮大。

一、质量管理的诞生与发展

质量科学的创立与发展基本上是紧随工业革命的步伐,伴随着产品大生产而应运而生的新型科学,发展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该阶段是建立在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将质量检验从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让质量管理的职能从操作者转向工长,形成操作者生产,工长检验的“工长质量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与细化质量管理过程中技术与标准,产品便有了技术标准、公差标准以及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受益于管理模式的转变,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产品一致性、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为此,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质量部门,并且质量部门甚至直接对公司最高领导负责。但从理论到实际,此时的企业所用的都是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事后质量检验的管理方式的弊病非常明显,一旦检测到产品因设计问题质量不合格,一批次甚至多批次的产品都将面临报废的风险。这为企业的成本控制蒙上了一层阴影。

1924年,美国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了控制与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学统计学中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此方法叫做“六西格玛法”,当然休哈特此时的六西格玛理论并不完善,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六西格玛已经变成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提升,成本下降,实现财务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与此同时美国的贝尔研究所也提出了抽样检验的概念与实施方案,而这也建立在以数学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的基础上。

虽然两种方法殊途同归但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运用与实践,而真正让这两种技术大放异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生产者的惰性面对随时有可能爆炸的武器弹药不得不提高十二分的精神,但事后检验显然无法完成对武器弹药的质量把关,为此美国国防部决定将数学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为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于191-1942年先后公布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这也标致着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春天的到来。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

时间到了20世纪50年代,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结构复杂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让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苛刻,消费者或者最终用户不再满足产品的一般性能,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以及经济性等各种性能。使得产品质量不再仅仅局限在产品制造程序而是向产品设计以及企业管理延时。此时的质量管理理论也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加突出重视在企业运营、产品设计以及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人的因素,不断的强调产品的质量的优劣是要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的。

在这个时期社会上“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也是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消费者需求的的产品以及与产品相对于的服务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使企业通过控制产品质量来保证盈利的同时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将上述这种因素与实施标准统合起来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则是美国的科学家A.V.费根鲍姆,他在60年代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而这段话的论述,也可算作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精准阐述。可以说现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对管理与产品的管理均基于这一理念。而全面质量管理也可理解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生产者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一种集大成的理论精华。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性质与特点

对于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最起码从理论上讲,一旦实施对企业产品从前期定位,中期研制与后期生产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企业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优化管理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而这恰恰是全面企业管理的精髓所在。更具体的说,全面质量管理有如下特点:

①全面性:要求企业全员参与但又各司其职,包括管理、科研、生产、销售与售后等。

②全员性:全员性是对全面性的补充,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参与企业质量体系的建设。

③预防性:就像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一样,与其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事后质量管理,现在的精力更多的是集中在事前预防。

④服务性:对于企业而言,盈利是主要目标,而盈利的对象是消费者,因此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要务。

⑤科学性:新进技术与先进理论的提出,必将伴随着相关质量管理与之相适应,因此科学的质量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

质量管理好则好,但是想要完全发挥这套精细复杂的管理体系,没有经过大量的系统培训是很难让全体员工彻底领悟的。这就对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么直接聘用具有相关经验的员工,要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员工进行培训。现在的企业往往两者兼顾。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九十三天—全面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