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15,尽心章13-14-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15,尽心章13-14-2》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今天是戊戌年乙卯月丙辰日,二月初九,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

强,是勉强。恕,是推己及人。

上一节,学习了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今天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收尾。

孟子说,人能反身而诚,就会天理浑全而仁了。仁,不是说天本身就是仁义礼智信,这里说的仁,其实是当然之理与所以然的意思。气化流行,此动态结构及其运动为理。理,必有正理与非理。所以,王夫之说:"气之已化,为刚为柔,为中为正,为仁为义,则谓之理而别于非理"。我们说"天人合一"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刚柔、健顺、中正、仁义,必有其正,而后谓之为理。

由此可知,诚,是天人合一的枢纽。诚,是中国哲学极为核心的概念,整篇《中庸》就是讲这个诚字。诚的意蕴悠长深厚,而我最喜欢的解释是朱子说的:"诚,毋自欺也。"

诚的境界,如果尚未达成,就会导致私意间隔,而天理未纯。过渡性的替代方案就是这一节孟子说的"强恕而行"。强制自己做克制自我的功夫,力行推己及人的思想和行动。恕,怎么做到宽恕呢?把自己代入,建立同理心。比如说,自己想要的,也是他人想要的,就不要一个人独占、多占,更不要侵占,曾国藩立下三戒,就是强恕而行的方法,"戒色、戒忮、戒美名",好色是人的天性,好色没错,但要有礼,要有尊重和克制,发乎情,止乎礼义,这是成熟的标志;忮,音治,zhi4,是嫉妒,也是人的天性,亲生兄弟姐妹之间都有嫉妒。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多少出于嫉妒,要放大心量,与人分享,建立更大更高层次的一致目标,祝福他人的成就和成功,他人的才能得到发挥就好像自己发挥的一样;美名,就是荣誉、名望、地位。现代名词叫做成就感。盛名之下,必要十倍之实。无十倍实力,一分美名就是败身损福的毒药。这些都要给出去、分出去,不要私之于己。上面讲的是人人喜欢的方面,接下来再讲人人不喜欢的方面,自己不喜欢的,如果也是他人所恶的,不要加到他身上。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推己及人。

强恕而行做到这个份上,虽然尚未与仁为一,至少每天都在进步的途中,私欲渐克,天理复还,则距离大公无我境界,越来越近了。所以说,求仁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强恕而行。恕与仁,是有差异的同一,在外称为物,在内称为性,实此称为诚,纯此称为仁。这就是理一万殊理论。物、性;诚、仁,从本质上讲是同出而异名。方法上讲则要把心的功能用足,心有两个功能,一是"心为思之官",二是心有统会的功能。如何用足呢?循众理,以此作为涵养的养分,拒绝用妄念堵塞天真,拒绝用私意拂逆顺应,则心与理合,就能做到存理尽性,至此境界,就不会再有物我之辨,不存在安而行之与强恕而行的区别了。

及其至也,则一矣。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15,尽心章1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