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教学反思

《放大镜》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环节一:视频导入

我精剪了《微观世界》视频的一小部分,让学生在课前看到了生活中无法看到的昆虫世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对放大工具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简洁明了。

环节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几种观察器材,分别是玻璃片、不透明凸镜、单凸镜、双凸镜、透明圆柱、试管和塑料袋。用这么多的材料,试图让孩子在众多的材料中通过检测,从中抽离出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透明、凸起,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环节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我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人用放大镜做什么事”,是让孩子体会到放大镜的用途。在明确放大镜的两种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孩子重点观察5元和1元钱币的反面以及信封,每一组我下发了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观察这两种物体,让学生仔细观察。

环节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思考“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物体?”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对后续学习的关注和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大镜》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