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 读后感

      本书在阐述“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记忆和学习策略。本书封面列举了“你将掌握学习领域的终极规律。”如: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只需一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升为39%。当然有很多规律并没有在封面列举出来,如:双胞胎的认知能力也会天差地别;检索练习的难易程度和它的效果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我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注与自律。文中阐述的学习策略正是基于这些规律,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本书以大量的实证研究阐述了记忆和学习的策略,无疑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大有裨益,我们都将从本书获益匪浅。本书的核心部分在第一章和第八章。特别是是第八章是对前述几章的总述。除了总结前面的内容以外,分别针对学生、教师,职场人士,和培训者提出了适合的学习策略,并以实例来说明,如作为西点军校教师的马修斯。我印象很深的是华盛顿大学生物学教授文德罗斯。她在上课时每五分钟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对学生进行分组测验,布置学生自由回忆,要求学生每周一写总结表,周五写学习小结,还用布鲁姆分类学给学习分层。文德罗斯的教学方法就是对认知规律和学习策略的的运用。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和技能的练习,在别人教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生成学习法,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规则。此外如同伴教学法,布鲁姆分类学,心智模型等等都将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帮帮助。

         正如封面所述:经“11位世界前沿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他们采用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复杂时代的科学学习方法。”。本书阐述的学习策略或者说是学习方法,这对教师和学生尤其重要。 令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把书名《make it stick》译成《认知天性》。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都属于认知活动。认知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天性意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如《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孟子·告子上》: “食色性也”。据此标题,本书从人的认知的天性出发阐述学习策略,特别是记忆策略,。显然认知的范畴比学习和记忆的范畴大。make it stick翻译软件翻译成:坚持下去。 也许正如英文书名make it stick,坚持下去,才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正如文中提到的“想要精通某事或达到专业水平。完全不需要拥有超人的基因。但必须拥有自律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有些规律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一件事情你忘记得越多,重新学习就更为有效,能更好的形成永久性知识。”这句话看起来也是心理学规律。但我觉得,假如一件事情都忘完了,重新学习就是从零开始,也就是学过跟没学过一样。一个在学校学习的孩子出现这种都忘完了现象,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后果非常严重,他根本没有时间来重新学习这个都忘完了的内容。这大概是文中提到的合意困难的运用,这种合意困难在学习时比较麻烦或者说比较困难,但使学习效果更为牢固,这符合作者的“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的观点。纵观本书列举的几种学习策略,大都是合意困难,虽然有利于掌握知识,但实际运用起来,却非一般人能驾轻就熟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形成心智模型,才会得心应手。

      本书阐述的有些方法在我们日常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已经在做的,只是大都没有系统的实证研究和论述。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据此我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一天后就要复习。这就是及时复习原则。也能体现孔子“学而时习之”的教育思想。那么,如何复习呢,本书认为“课后温习笔记”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而是要间隔练习。这个间隔练习就是遵循了遗忘规律,符合遗忘规律的。我觉得,我们教学日常中的课后练习,家庭作业,单元检测,阶段考等等是不是间隔一段时间后的练习呢?“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检索呢。“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本书同一段落的下文又写到了检索记忆。我觉得这里的检索就是我们汉字的“忆”,是依据一定线索的“忆”。忆的本义即回想记得。 检索练习也是把新旧知识相联系,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就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文中提到:“人类在学习时可以运用多种天分。而且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用全部才能和智谋学习时,效果要超过只用熟悉的风格学习。”,这其实就是多器官协同学习效果更好,文章是针对固有的学习风格提出来的。这里的熟悉的风格指的是某些人的听课或学习习惯,有些人擅长于听觉学习,有些人擅长于视觉学习。但这些其实都是非常片面的学习风格,不是学习的好习惯,他们都只是调动某一个器官来学习。朱熹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胡适读书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鲁迅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都表述了多器官协同学习的重要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天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