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

写作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读汪曾祺的散文集《自得其乐》入迷了,沉浸在他那种淡然随性的笔调里,看着他把那一个个简单又简短的句子信手拈来,串成一篇篇看似平常实则蕴含哲理的文章,心中格外熨帖。

没顾得上更文,摘录一段对我们写作很有指导意义的话。我反复读了好几遍,觉得真是这样。

沈先生实在不大会讲课。讲话声音小,湘西口音很重,很不好懂。他讲课没有讲义,不成系统,只是即兴的漫谈。他教创作。反反复复,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学生都不大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是理解的。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什么时候作者的笔贴不住人物,就会虚假。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常见有的小说写景极美,但只是作者眼中之景,与人物无关。这样有时甚至会使人物疏远。即作者的叙述语言也须和人物相协调,不能用知识分子的语言去写农民。我相信我的理解是对的。这也许不是写小说唯一的原则,但是是重要的原则。至少在现实主义的小说里,这是重要原则。

我一向不会写景,读小说时也爱跳过写景的部分。现在意识到了景物描写的重要性,刻意去写,景和人物是分离的,没多大关系,便别扭得很,失去了它本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发挥到它本该发挥的作用。

读书时,老师讲阅读理解题,“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些答案我们写过无数次,也能熟练地用来应付考试,却始终没有理解清楚。

好的景物描写,应该伴随着人物的活动和心境,人物的心境是多变的,眼中的景物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乐观者看到的是桃红柳绿一派生机,悲观者注意到的却是解冻后,大地上肮脏不堪的烂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