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成就生活》读书笔记

12月第三次打卡(20201220)

管理成就生活(第三篇:有效管理的任务)

摘录:

感悟:

关于决策,需要决策的事情不多,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假的需要决策的事情,问题非常确定,基于原则就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事情不需要决策,这样会提升效率,也便于大家在原则层面一致;

执行是决策的一部分,之前还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的,有了公司的立项机制后和学习ETP后,事情的决策会伴随着项目计划以及反馈机制,这样大大提升了整体的成果,但在反馈途径和跟进及后续行动方面有改善的空间,MTP培训中老师也指出了对应问题,我们在反馈途径中推进相关工作后行动性不足,很难达到项目review的效果,通过学到的方法论剖析落地过程中的本质原因,除了思路之外更要有具体的动作,否则都是假象;决策中第一点就是界定问题,书中讲界定问题必须根据事实反复核查,MTP的训练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界定的错误,现实工作中必不再少数,现在在野蛮体魄的市场拓展中这类问题也比较凸显,必须针对反馈反复核查,否则基于此做决策会有致命风险的;

监督确实如书中所讲是不受欢迎的,对于监督本身一定会被冠以各种优秀管理者反面的标签,对于监督本身,也有不少的技巧可以应用,让不适感减弱又不影响事情完成的质量,这个度是需要衡量的,并且还需要持续观察,善意忽视,希望大家多监督多提醒我;

12月第二次打卡(20201213)

管理成就生活(第三篇:有效管理的任务)

摘录:

21世纪巨变后迫使我们思考组织问题,基于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应对复杂性的能力,还包括预测形势发展并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有效组织都是单一目标结构;

感悟:

组织为什么是有效管理的任务?组织是什么?VSM的组织模型,对组织进行了定义,大概分为三大部分,环境、操作单元和元系统。其中元系统是整个组织的指挥系统,并且持有防止和解决冲突的机制;操作单元是各个业务操作部门,有一定的自主性,进行自我调节和负反馈,其需要收到元系统的监督和控制;对于组织有了大概的概念了解之后(这只是认知起点),识别坏组织是重中之重,书中列举了几种症状:管理层级增加;不断有人谈论”跨部门工作“;过多人参加过多的会议;人浮于事;协调人员与助理存在的必要性;太多”杂七杂八“的工作。自我审视下公司目前现状,这个症状比较少,不过这些症状是确定的具体的散点,回归组织本身,感知外部环境,具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业务单元具备自主性和约束性的均衡,最终达成目标就是好的组织。

12月第一次打卡(20201206)

管理成就生活(第三篇:有效管理的任务)

摘录:

制定目标时要从全局考虑、从细节入手,通过讨论和完善,使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且能实现其管理目标

必须把组织、部门或利润中心未来发展的总方向简明扼要地告知主要员工

目标越重要,就越显得模糊、矛盾

有时,我们制定不出足够精确的目标,但可以制定出通往目标方向的措施和步骤

目标赋予了人们努力的方向和意义

感悟:

目标的制定有多重要,通过这几年的耳融目染和相关的培训,大家对于其重要性都有了正确认知,而且关于目标的工具大家也都知道很多并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这里就不过多阐述了,稍微提一点,目标是规定还是共同商讨,书中给了共同商讨的两个前提条件:优秀的员工和充裕的时间,这个在大多数情况并不具备,所以个人觉得还是以规定目标为主,当然也和目标对应的岗位有强相关性;看本篇内容,引起人深思的还是目标总是不能达成,甚至是令人沮丧的不能完成,之前有写过一篇ppt,重点是想阐述目标不能达成和我们的执行力有很大关系,另外,虽然我们一直讲PDCA等循环闭环和持续改善,但这个落地特别的不“知行合一”,不能系统化和持久化。回到自己而言,其实有一个硬伤,其实在不同场合都有讲过,但确实是不够太好的改善。书中有讲,三要素:目标、资源和措施,个人比较犯浑的就是资源层面,这个需要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基于合理的评估,在以后的工作中规避,也希望同学们关注识别并提醒。

11月第五次打卡(20201129)

管理成就生活(第二篇:有效管理的原则)

摘录:

在拿不准而需要选择的时候,他们优先考虑对整体的贡献;

单纯做专才是没用的,实际上那样的人是危险的;

感悟:

正如书中所讲,这条原则是最难在讲座和培训班上讲清楚的,它是最抽象的,但也是最重要的。 应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大家也经常会面临应对专才的苦恼。如果从书中原则来审视就会非常的简单和笃定。之前常常遇到的矛盾就是这个同学专业能力很强,我们应该保护他,顺着他的意,要不离职了对我们是很大的损失,经常会进入这样的道德绑架。以后面对这类问题就非常简单,专才我们需要尊重,对于他们我们需要直面,沟通“为整体做贡献”,如果在这点上不能达到思想和行为上的对齐,请大胆和他们说再见,这不是宝是一个很大的危险。专才不考虑为整体做贡献,从他个人角度来看就是极其自私的表现,这和团队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专才认可为整体做贡献,这是走向正确道路的第一步,在现代社会,一定是团队协作才能创造最终的价值,所以整体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家公司,拿技术架构举例子,仅仅是各独立团队高效协同是不够的,或者说是达不到高效协同的,和建筑一样有好的地基才能有高楼大厦和其坚固,地基为所有楼层提供坚实的共享基础,在产品技术上,中台亦是如此,怎样通过整体思维让中台、前台深度融为一体,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一个为整体贡献的原则问题。

11月第四次打卡(20201121)

管理成就生活(第二篇:有效管理的原则)

摘录:

原则是行动的指南

管理是以实现或产生结果(成果)为目标的职业

感悟:

关注结果,个人有另外一个维度的解读,在关注成果方面,人和团队/公司是两个独立主体,如果没有成果,既是对团队/公司的损失,也是对个人的损失(年华逝去,没有带来价值);另外在关注结果这块还有一个错误的理解,关注结果就是不鼓励创新;书中花了一定篇幅讲“要快乐还是结果”,可见这一认知是关注结果的第一大天敌,另外一个就是大家认为管理是管,是其他专业岗位的升级,这个也无可厚非,但核心是以不同的工作形式和内容产生结果,即管理是以实现或产生结果(成果)为目标的职业,这个可以拿来和很多人讨论,我在面试时,经常会问大家的职业发展规划,很多人讲几年后做管理,后面可以就管理原则一:关注结果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认知,引导建立正确认知。仍旧回到“要结果还是快乐”,文中罗列了几个基本事实(大部分大家不愿意接受):1.没有哪一项工作能永远让人快乐;2.每一项工作都存在使人不快乐的因素;3.那些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快乐的工作也必须有人去完成; 作为管理者,请先接受这些事实,然后,“现实存在不太美好的一面,因此管理是必要的”,(貌似有为粗暴管理辩解之嫌,但是必须避免),所以:1. 这个员工反馈自己不快乐,要离职,你看看怎么办,你的管理有问题;2.很多员工反馈一个事情干的太久了,需要调换下; 3. ......        对于管理者来说,除了挖苦心思疲于应对,是该给大家更多正确的认识,管理有它刚的一面。奈飞公司讲,伟大的团队是这样的团队:其中每一位成员都知道自己要前往何方,并愿意为此付出任何努力。建立伟大的团队不需要靠激励、程序和福利待遇,靠的是招聘成年人,渴望接受挑战的成年人,然后清晰而持续地与他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成年人最渴望的激励,就是成功;成年人就是典型的掌握关注结果原则的一群人,并愿意为之付出非凡努力。

11月第三次打卡(20201115)

管理成就生活(第一篇:职业精神)

摘录:

职业精神、有效管理的原则、有效管理的任务、有效管理的工具、管理系统:一个思考+行动的系统

三种高效能人士:实干家、实施者以及实践者

系统论、控制论和仿生学

感悟:

学了,懂了?戳破纸老虎的标准是看事情本质上有没有改变,而不是我现在做这些事情确实在应用这些所谓的原则和方法论。思考、观察 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技巧,浮于表面的”观察“是伪观察。

一、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这句话大家是否真的理解了它的意思,并且在具体工作中在遵循它?对于我个人而言不走极端,也不走全面的理解,可能也是理解错误的。但现在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多少事情是基于“人能接受的”为核心出发点?

二、经常出现“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潜台词是不是一直在给别人灌输“我说的就是对的”?

三、一家公司一个团队,最终的决策是拿职位高低还是其他什么来决定?一家公司是老板的还是大家的?  职场中的职业人是为自己负责还是为他所在公司的老板抑或其他负责? 是否有职业信仰和职业精神?

四、“追求快乐的管理思路”?  关注心理状态重于关注事情本身?  举个例子:李云龙宁愿让大家拿真家伙训练也不愿意大家模拟演练然后上战场丢性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碌碌无为就是对生命的无情杀害,没有比这更残忍的。

五、“领导和大人物理论”?个人反思应大于对团队问题的反思。如果是团队管理者(确定大家对管理者理解一致),不管身份如何,都要落入此条。【sorry,本篇大部分没有做自省】  management  和 leadership  是两回事,双重身份下如何切换是个很有难度的问题(个人没体会过  “公司的首脑是CEO,而不是 领导” )

六、“管理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人员管理是管理中的一小部分,还包括组织整体的架构、发展和控制等;

七、宪法思维

八、职业的四个要素:原则、任务、工具和责任;不掌握这些职业要素,任何有天赋的管理者都无法在效能方面有所突破。  例如:PO线负责人,从管理这个维度讲,原则有:关注结果、为整体做贡献、聚焦关键、利用优势、相互信任和正面思考;作为专业岗的维度,原则:用户第一、... 我自己得花点时间好好梳理下  (我需要去观察做的好的同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成就生活》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