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鸡汤论

文化鸡汤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鸡汤大家都熟悉,据说是大补,对弱体质,包括阳虚、低血压患者很有些效果。所以如今凡是对健康、养生,甚至人际交往,包括如何做人有指导作用的文章皆曰鸡汤。因为涉及内容较广,姑且称为文化鸡汤吧!

目前这类鸡汤名目繁多,而且产地、品种混杂,有的可能出自名家之手,有的随便摘取仓促而就 ,究竟有没有营养,估计谁也说不清楚。微信平台诞生之初,文化鸡汤属于新生事物,很能吸引网民眼球,现在这类鸡汤多了,所占读者份额明显减少。

有些文化鸡汤结尾动辄要求读者转发,甚至出现必须转发多少人, 就有好运气。我认为这也是添加剂,感觉有些庸俗,从而怀疑这种鸡汤不可靠,甚至有毒。于是,每遇如此文化鸡汤,无论内容多么深刻、精彩,即使浏览,也决不转的。最近也听到不少年轻网友抱怨心灵鸡汤太多 ,厌恶之情溢于言表,我连浏览的心绪都没有了。

文化鸡汤太多、太滥 ,有害无益。且不说影响了相关公众号的网友信任度,也对某些依赖从信息中吸取知识的公众产生不利影响。心灵鸡汤也好,养生保健鸡汤也罢,观点不同,意见相左的很多,莫衷一是。如果把它们都当回事,真的不知道怎么活了。

尤其是注重养生保健的老年群体,他们的心理多少有点脆弱,承受力较差,受那些文化毒鸡汤引导,反复购买所谓保健产品,花了好多冤枉钱。《人民日报》出来一辟谣,受害者目瞪口呆。至于那些只会利用手机接打电话,不会收转微信的老人倒成了幸运者。

说句得罪人的话 ,现在的公众号也太多,可能有些朋友以此创收养生。如果是这样,我认为和开实体店差不多,总要考虑顾客实际需求,进些人家喜欢的商品,更要注意杜绝假冒伪劣。

有些公众号办得有特色,有个性,有质量,还是很受人们关注与喜爱的。有些成了文化垃圾收纳筐,就不受人欢迎了。期待改进,开成专卖店,即使是鸡汤,也要确保质量。真正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不可小看公众的力量,于丹因为长期兜售所谓心灵鸡汤,在北大百年讲堂被学生哄赶下台。咪蒙、陈果因为利用网络贩卖毒鸡汤被停了公众号。她们都曾经走红过,产品不合格,落得如此下场是必然的结果。


文化鸡汤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鸡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