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元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相信很多人对这首词都非常熟悉,其实它并不是词,而是一首元曲. 这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文很短,可是描写的景色很美,而且让人很舒适。

相比大家都很熟悉的,还有一首元曲《天净沙.江上》,也一样写的字字珠玑,不过却知者寥寥了.

嗈嗈(yong)落雁平沙,

依依孤鹜残霞,

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张可久


这首元曲描写的景色也不错,两首都是描写夕阳秋景,可是完全不同的景色。"秋思"更多的像是写江南水乡小家碧玉的景色,而“江上”更多的是写大家闺秀壮丽的美景。


元曲继承自宋词,而又有所发展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词贵雅,曲贵俗。

元朝是一个文化倒退的朝代...,社会矛盾尖锐,百姓无心理睬所谓艺术,这与宋初“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元曲更写实,更口语,有大量的俚语加入。贴近百姓生活

二、曲字数上更自由。

比如说一个词牌限定字数很少能再变化,即便有变化也会在词牌上反映出来,比如添声,偷声,摊破,添字,减字。而元曲因为有衬字要自由许多。比如“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这曲本应14字,但现在增秤字后达到50多字。

三、曲音调上更自由。

词有严格的平仄,而曲在衬字上是自由的不讲平仄。

四、韵不同。

词讲究雅致,可以隔行押韵,也可以换韵。按照词牌的要求来。而曲要求一韵到底。

四、容量不同。

诗词曲的发展容量是越来越大的。词发展到早期就开始从小令转向长调,曲的容量就更大一些。

综上,元曲虽不像唐诗宋词那样的出名,不过唐诗飘逸宋词婉转,元曲则朴实。唐诗的意蕴有时候很难去捕捉,诗的真正意蕴根本就不是诗的字面意思。而宋词就婉转了,多数都是比较的惆怅。元曲兼顾了两者的不足,很朴实易懂些,又不像宋词那样的愁闷。


元曲赏析

《尧民歌》

马致远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就如《汉宫秋》中写“惊艳”的这一支《尧民歌》.


《山坡羊》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

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

人,憔悴了。

在红尘中,谁不去追求功名利禄呢?为此,人们跋山涉水,奔走在路上。可日复一日,年纪大了,青山依旧好,人却老了。此小令用词和寓意都取了俗的精,大俗而至大雅. 在此可以品味出元曲和宋词在俗上的差异.


《凭栏人·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古代丈夫出征时,天气转凉,妻子都会给丈夫寄御寒的衣服。可文中的这位妻子却犹豫了:给你寄衣服,怕你不想回家。可不寄衣服,又怕你过冬受寒。寄与不寄,让我为难。这首小令将思妇细腻微妙的心理,写得丝丝入扣,倒颇有点宋词的“惆怅”意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