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娱乐至死》笔记 | Part1

  •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事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
    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第一部分

第1章 媒介即隐喻

  • 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 批评界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注意并记录了美国公众话语的解体及其向娱乐艺术的转变。
  • 我形象地使用“回话”这个词 ,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回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公众话语的方式是怎样规范乃至决定话语内容的。
  • 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 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 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 “钟表是一种动力机械,其产品是分和秒。”在制造分秒的时候,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开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以精确而可计量的单位独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
  • 把诸如文字或钟表这样的技艺引入文化,不仅仅是人类对时间的约束力的延伸,而且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当然,也是文化内容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媒介称作“隐喻”的道理。
  • 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
  • 伽利略说过,大自然的语言是数学。他这样说只是打个比方。大自然自己不会说话,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不会说话。我们关于大自然以及自身的对话,是用任何一种我们觉得便利的“语言”进行的。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 “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读者要能够发现谎言,明察作者笔头流露的迷惑,分清过于笼统的概括,找出滥用逻辑和常识的地方。同时,读者还要具有评判能力,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了做到这些,读者必须和文字保持一定距离,这是由文本自身不受情感影响的特征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读者不会因为发现了什么警句妙语而欣喜若狂或情不自禁地鼓掌——一个忙于分析的读者恐怕无暇顾及这些。“
短期的快感压榨了我们的思考时间
  • “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 而其实,真正能让你成长的,绝对不是那些让你快乐轻松的东西,而都是那些让你痛苦到极致的东西。
  • ⚠️批判的不是娱乐化的内容,而是电视这种媒介形式。
  • 我觉得自己被说服了,并产生了警惕感,这种感受进而指导了我的行动。
  • 我开始思考并信服每天刷微博,刷知乎上抖机灵的回答等行为,正在通过改变我思维的语言,进而改变我思维的方式和结果,早已有人提到,现代人的思维正在变得“碎片化”。
  • “换言之,我觉得我在变蠢。这种体验使刷手机不再只和拖延症、浪费时间的罪恶感联系起来,还和获取的知识是真正的知识吗、我的思考能力在退化等更为严重的问题结合起来。有效地抑制了我刷手机的欲望。所以说,只要阅读,开卷有益。有些读者焦虑于“看过就忘。跟别人分享也引用不了。看书真的有用吗?”当然了,阅读应该配合写作,记忆、理解,这是最好的。但是即使是读过就忘,所读的内容依然会对你产生影响,即使你记不住书中的智慧金句。”
  • 阅读所体现的能力:思考力、逻辑分析能力、专注力、促进理性思维、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 这本书的最大目的也不是拯救整个人类社会,更多的是让读书的每个个体在未来丰富绚烂到匮乏至极的矛盾时代里,保持自我的约束和警觉
  • 对于一段文字,你可以思考、质疑和批判。
  • 它鼓励了解,而不是理解;
    鼓励观看,而不是思考;
    鼓励暂时的、具象的内容,而不是长久的、抽象的观点。
  • 事实上,卓有成效的学习必然伴随着痛苦。你要坚持不懈地和遗忘作斗争;
    你要潜心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打通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
    你要进行深刻的思辨,明晰观点和观点间细微的差别。
    如果说学习是甜美的,那也是用汗水浇灌后结出的果实是甜美的。
  • 但在精神上,我们在被海量碎片化信息疯狂填满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将成为一个大问题,当所有人在把知识变得娱乐化、碎片化的时候,我们学习复杂的事物的能力会变低,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笨。

第2章 媒介即认识论

  • 我想证明,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话语和现在有很大不同——清晰易懂,严肃而有理性;其次,我想论证,在电视的统治下,这样的话语是怎样变得无能而荒诞的。
  • 认识论是一门有关知识的起源和性质的复杂而晦涩的学问。
  • 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由于它能够引导我们组织思想和总结生活经历,所以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不同的社会结构。它有时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
  • 你认为表达思想的方式同思想的真实性无关,这是错误的。在学术界里,出版的文字被赋予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远远超过口头语言。人们说的话比他们写下来的话要随意。书面文字是作者深思熟虑、反复修改的结果,甚至还经过了专家和编辑的检查。这样的文字更加便于核对或辩驳,并且具有客观的特征,这就是为什么你在论文中称自己为“本调查者”而不是自己的名字。书面文字的对象从本质上来说是客观的世界,而不是某个个体。书面文字可以长久存在,而口头语言却即刻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书面文字比口头语言更接近真理。
  • 对于深受“媒介即隐喻”这种观念影响的现代人来说,数字是发现和表述经济学真理的最好方式。
  • 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实现这种变化的途径包括: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偏重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的定义以及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从而使某个词语具有某种新的内容。
  • 河流主要是指公众话语——对话所采用的政治、宗教、信息和商业的形式。我说的只是以电视为中心的认识论污染了大众交流和相关活动,而不是说它污染了一切。
  • 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语言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这就是我们希望说清楚的。但是,对于同种情形下可能出现的好处,我们也应该保持坦诚的态度。

第3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 “枪炮发明使奴隶和贵族得以在战场上平等对待;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了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前。”
  • “他笔下诞生的任何一部新作在美国产生的轰动更胜于拿破仑的某些战役…每个人都在读他的小说,不论是名人雅士抑或凡夫俗子。”
  • “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演讲厅,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年轻的工人、疲劳的工匠、倦怠的女工都不约而同地涌进拥挤的演讲厅。”
  •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提醒我们,美国是一个由知识分子建立的国家,这在现代历史上是罕见的。他写道:“这些开国元勋都是智者、科学家、学养高深之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精于古典学问,善于借助熟知的历史、政治和法律来解决当时紧迫的问题”这样的人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不会朝着别的方向发展的。
  • 公众事务是通过印刷品来组织和表达的,并且这种形式日益成为所有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印刷文字,特别是说明文的线性结构的影响,四处可以感受到,例如,它影响着人们说话的方式。
  • “美国人不会交谈,但他会讨论,而且他说的话往往会变成论文。他像在会议上发言一样和你讲话,如果讨论激烈起来,他会称与他对话的人‘先生们’。”
  • 只有意识到形式决定内容的实质这一点,我的观点才会显示出其重要性。
  • 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话语的一种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些类型的内容,然后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

第4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 那时的演讲者和听众都习惯于充满书卷气的演讲。在那种喧闹的社交场所,除了语言,演讲者无所奉献,听众无所期盼;而且,那种语言完全是书面语的风格。
  • 印刷文字,或建立在印刷文字之上的口头语言,具有某种内容:一种有语义的、可释义的、有逻辑命题的内容。
  • 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读者要能够发现谎言,明察作者笔头流露的迷惑,分清过于笼统的概括,找出滥用逻辑和常识的地方,同时,读者还要具有评判能力,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 在18世纪和19世纪,印刷术赋予智力一个新的定义,这个定义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
  • 铅字垄断着人们的注意力和智力,除了铅字以及口头表达的传统,人们没有其他了解公共信息的途径。公众任务被熟悉,是因为他们的文字,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貌,甚至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演讲术。
  • 两个世纪以来,美国人用白纸黑字来表明态度、表达思想、制定法律、销售商品、创造文学和宣扬宗教。这一切都是通过印刷术实现的,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美国才得以跻身于世界优秀文明之林。
  • 对于印刷术通知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期,我给了它一个名称,叫“阐述年代”。阐述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述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长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第5章 躲猫猫的世界

  • 那个新的观念是指交通和通讯可以彼此脱离,空间不再是限制信息传播的、不可避免的障碍。
  • 电报对于印刷术统治下的话语定义进行了三路进攻,遭到攻击后的话语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电报使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电报把信息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置用处或意义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
  • 柯勒律治关于“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诗句,也许很能代表这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
  • 既然我们现在确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社区”里,那么你可以通过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来了解到底什么是没有语境的信息:早晨的广播或电视,或者早晨的报纸,有多少次为你提供了需要改变一天计划的信息,或让你决定采取本来不准备采取的行动,或帮助你更加了解了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 我们第一次得到了不能回答我们任何问题的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也不必做出任何回答。
  • 电报的主要力量来自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
  • 电报引入的这种公众对话形式有着鲜明的特征:其语言是新闻标题的语言——耸人听闻、结构零散、没有特别的目标受众。新闻的形式类似口号,容易被记住,也容易被忘记。新闻的语言是完全不连贯的,一个消息和它前面或后面的另一则消息毫无关系。每个标题都是独立存在的。新闻受众必须自己找出其中的含义,发布新闻的人没有义务这样做。
  • 电报式话语不允许人们进行历史的回顾,也不鼓励深入的分析。
  • “看照片只需要能辨认,看文字却需要能理解。”
  • 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一个物体,而语言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
  • 问自己“这些彼此没有关联的事实和我有什么关系?”
  • 所有这些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猫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野,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猫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猫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
  • 电子和图像革命所产生的最令人不安的后果是:电视呈现出来的世界在我们眼中已经不再是奇怪的,而是自然的。这种陌生感的丧失是我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标志,而且我们的适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变化程度。我们的文化对于电视认识论的适应非常彻底,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看来,是这些人不合时宜、行为乖张,而绝不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随记小事,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