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心力》|读书笔记

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比拼的时候,选手之间究竟比拼的是什么呢?事实上并不是选手们的技战术的能力和水平,毕竟大家能够越过重重门槛,来到这个国际舞台上面,已经是有比较强的、同一档次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前几名,所以他们实际比拼的,其实是心态!


邓亚萍,几乎全中国人都知道,她是拿到过4次奥运会金牌,18次世界冠军得主的乒乓女魔,有这样的一位高水平的、拿到结果的人写出来的书,自然是很有价值的。


特别是在心态提升这一章里面,有这么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你们觉得邓亚萍的身高是劣势,我却觉得不然,因为她个子矮,所以她眼中的球都是高的”


——这是邓的恩师老张教练,当初在国家队选拔时说的话,从此也奠定了邓在国家队的角色定位,一个以攻为守的乒乓球运动员。老张教练不单是邓进入国家队的贵人,而且他的这一句话,事实上也为邓的扣杀打法指明了方向。这是不是很神奇?众人认为的劣势,思路一变转为了优势,并且闯出了一条新路!

我不禁想起我姐,当年从村办小学脱颖而出考到县城一中读书,虽然临近高考的时候成绩并不是很出类拔萃,但是她的一位老师了解她其实一直在进步、鼓励她“跳起来摘桃子”,最后考取了很不错的大学,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旦我到了x场景,我就要做y事”


——其实我一直好奇,这些顶尖的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克服一日又一日的枯燥的训练呢?包括像邓亚萍,撇开她这个专业训练的事情不说,她退役后从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人,到最后竟然能够用非常流利的英文在英国完成学业并完成博士答辩,这一点就证明了她是有方法的,而且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

说到学英语,我很惭愧,虽然学了这么些年,但一直就是个哑巴英语,后来用“英语流利说”付费练习,也没有个结果。但是今天来看,好像是方法不对,如果说按邓的这种场景条件反射式的训练方式,应该很有用。就好像我们每天规律的上下班,来了办公室,是不是工作效率就特别高?反倒是有时候休假在家,如果想干点活,这个效率明显就下降。如果你某一样的训练健身什么的,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或坚持不下去,可以对照着调整一下,相信会有好的效果。



“咱们内心戏再多都没有用,一定要做出个动作”


——我们经常说的是三思而后动,这样说对不对呢?对,但是有时候并不如上面那句话那么好使。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是沉迷于思考,沉迷于内心纠结,事实上很多时候真的先做出个动作、先干起来再说嘛,最后动作会引导我们的认知,升华我们的认知。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高水平的表现需要练成肌肉记忆,其实他们没有说清楚的一点,那是在比较固定的环境、场景之中做同一件事情,只要你到了这个场景,就会被触发,连你接下来做什么都是自动化的。就像邓每次到这个乒乓训练场,什么都不想先练它500个正手拍。也像一些熟悉的朋友,为什么那么酷爱跑步,甚至是马拉松天天跑,无它,一旦TA到了那个时间,那个场景,很多事情就顺其自然的发生了。训练到位了,获得奖牌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邓亚萍:心力》|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