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are not growing, then you are dying!”(如果企业不在增长,那么就是在衰亡!)
2010年,肖恩·埃利斯首次提出“增长黑客”的概念。他认为:增长黑客的唯一使命就是增长。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力求给产品带来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今天的数字化运营已经通过核心产品的研发以及用户体验等工作获得更快速的业务成长。Sean Ellis和Morgan Brown撰写的《增长黑客》通过大量的主流应用的举例对如何获客、如何激活、如何留存,以及如何赚取更多理论做了非常系统性的梳理。书中的大量例子都是针对2C行业的。虽然2B和2C的商业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增长黑客”的很多思想却是一样适用。
增长黑客首先提倡打破了企业内部传统的“筒仓”结构,将数据分析、工程、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员工凝聚起来组成跨职能通力协作的团队,使企业能够将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知识和营销能力高效结合起来,迅速寻找更具潜力的增长手段。当我们面对企业客户的时候,多部门的协同同样重要。通过IT团队的数据分析、销售和客服的直观感受、操作团队的实际运营情况来对每一个客户进行综合画像分析、针对性产品或服务改进以及关联市场的持续营销和推广也是迅速寻找2B业务增长手段的有效工具。
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增长的根本,在2B行业,我们同样需要找到产品的“Aha Moment”。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你都需要走出办公室,了解你的用户真正希望从你和你的产品中获得是什么。同样需要谨记的是,事实胜于雄辩。最佳做法是带上产品或者原型去实地采访,这样你就可以真正看到潜在用户会对它做出怎样的回应。走进用户的世界是实现“啊哈时刻”的最有效的方法。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报表,在增长黑客看来,真正重要的指标是增长等式。要确定你的核心指标,首先要明确与用户对产品核心价值的体验最直接相关的行为。删繁就简地将企业运营浓缩为一个基本公式可以为增长团队提供极大的帮助,使他们在杂乱的数据海洋中找准方向。我们在前行过程中很容易丢失北极星的方向,走到荒野上追逐肤浅或是毫不相干的增长指标,也同样容易迷失在数据分析的芦苇荡中,失去开展增长试验的紧迫感。所以增长团队需要无时无刻铭记自己的选定“北极星指标”One Metric That Matters。
一些鲨鱼必须一直游动才能存活,一旦停下来它们离死亡就不远了。增长团队就像这些鲨鱼一样。想要追逐更大增长的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摆脱目前成功的做法带来的思维禁锢—“只要没坏就不用修理”的思维模式。
增长黑客法远不是一种商业战略,甚至也不是一个持续过程。它是一种哲学、一种思维方式,而且它能够被任何规模的任何公司和团队所采用。
摘录
“If you are not growing, then you are dying!”(如果企业不在增长,那么就是在衰亡!)一句名言,道出了“增长”这一企业运营永恒的真理。2010年,肖恩·埃利斯首次提出“增长黑客”的概念。他认为:增长黑客的唯一使命就是增长。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力求给产品带来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传统的营销方式只切入用户生命周期的开始部分,今天的数字化运营已经通过核心产品的研发以及用户体验等工作获得更快速的业务成长。
在增长黑客这个领域看到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异:第一,是否对数据的巨大价值有深刻的认识;第二,是否掌握数据驱动的体系和方法;第三,是否运用数据指导各个业务部门的运营;第四,是否善于利用分析工具代替人力。
这是一个典型的“梦幻之地”谬论,至今仍然在创业群体中广为存在:商家相信它们所需要的只是打造出一个出色的产品,而客户的获得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一促进市场增长和获客的新方法也开始风靡硅谷。它摒弃了传统的高额营销预算和不科学、不可量化的营销策略,代之以更具成本效益比、更有效果且以数据驱动的模式。
2007年底,脸谱网正式成立了一个五人增长团队,称为“增长圈子”。这个团队由产品管理、互联网营销、数据分析和工程方面的专家组成。
增长黑客方法打破了企业内部传统的“筒仓”结构,将数据分析、工程、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员工凝聚起来组成跨职能通力协作的团队,使企业能够将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知识和营销能力高效结合起来,迅速寻找更具潜力的增长手段。
一家公司如果能在产品售出之后对产品保持关注,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客户关系的重心从销售这个一次性的交易转移到了逐渐将客户从产品中获得的价值最大化上”。这样的转变意味着“产品设计、云操作、服务改进和客户参与等部门之间将需要进行协调与合作”。
最有可能成功的增长策略不是只关注用户群的扩大,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用户的价值。
麦肯锡的一份调查发现,“虽然80%的高管都承认跨越部门界限进行有效的知识分享对于增长而言至关重要,但只有25%的高管认为他们的公司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优秀的增长负责人能够使团队保持热情,而且能够为团队继续开展实验保驾护航,使团队在实验失败时不必遭受不必要的审查或者来自管理层的压力。
脸谱网CTO迈克·斯科洛普夫所言:“我一半时间在关注公司日常运营,一半时间在关注未来发展,这有时会让人有些错乱,但是我们必须要保证核心业务保持持续增长,因为这是我们大力投资长期项目的前提和基础”。
增长黑客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在确定你的产品是否不可或缺、为何不可或缺以及对谁来说不可或缺之前不要进入快节奏试验阶段,也就是说,你必须要了解你的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哪些客户来说具备这些核心价值以及为什么。
Airbnb的增长团队所言,增长团队必须始终谨记,“是爱创造了增长,而不是增长创造了爱”。要赢得用户的喜爱,就必须创造“Aha Moment”。
无论你再哪个行业,你都需要走出办公室,了解你的用户真正希望从你和你的产品中获得是什么。同样需要谨记的是,事实胜于雄辩。最佳做法是带上产品或者原型去实地采访,这样你就可以真正看到潜在用户会对它作出怎样的回应。
虽然听上去有点自相矛盾,但事实是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知道找到了才知道。
Everpix的悲剧收尾说明了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增长杠杆有多么重要。转化率和用户好评都明确说明他们有一个出色的产品和一群忠实的活跃用户,他们需要做的是把注意力从改进产品转移到增加收入上。
我们在前行过程中很容易丢失北极星的方向,走到荒野上追逐肤浅或是毫不相干的增长指标,也同样容易迷失在数据分析的芦苇荡中,失去开展增长试验的紧迫感。
统计试验中有一句箴言: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增长最快的公司正是那些学习最快的公司。开展的试验越多、学习到的东西也就越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点子”是增长的催化剂,形成一个好想法的最佳办法是提出很多想法。
人类的平均专注时间现在是8秒,而在2000年是12秒。这也让我们获得了一项“殊荣”:我们的注意力持续世家比金鱼还要短。
…这并不是由于Upworthy的编辑们天生充满才华和创造力,而是由于他们不让创造力成为一种偶然—他们通过试验破解创造。
彼得·德鲁克: “商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和留住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