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故事情节很简单,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规模宏大的格局,有的只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淡淡孤寂格调,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情感。

(1)书中有多处关于性的描写,度把握得很好,不是很煽情,而是刻意追求一种美感,场景的描写,语言的运用很到位,丝毫不感到淫秽。 看《挪威的森林》中性的描写,深刻体会到性融于生活的本意。该书没有对性描述采用隐语的方法,而是自然地像山涧水一样叮咚流淌,不回避,不夸张。

(2)死已不再是生的对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体内,任你一再努力,你还是无法忘掉的。死并不是终结生的决定性要素。在那里死只不过是构成生的许多要素之一。

表达得冷静客观,置之于生死之外,表达“死”不过是“生”的一部分。哲理话的语言,沉重的话题,在这里体现出完美的统一。当然,最让我觉得巧妙的还是关于爱情的奇特比喻。

“比方说,书中提到: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立刻丢下一切,跑去给我买,接着气喘吁吁地把蛋糕递给我,然后我说‘我现在不想要了’,于是你二话不说就把蛋糕丢出窗外,这,就是我说的真爱。”

头一回见到有人这样形容爱情,不是用特定的意象,而是用一连串的动作作为比喻。

(3)“最最喜欢你,绿子。”“什么程度?”“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爱你,就像春天的熊。这真是极为浪漫的表白。

这些鲜活的比喻是村上的写作特点,也是渡边君摆脱孤独的行为。直子是一片阴翳,让渡边迷失自我,而绿子则是初升的太阳,让渡边进行自我救赎。

但最终的结果,渡边还是走上了旅行,让心灵在路上放飞。或许,他自己的那片森林还未找到,直子的逝去才让他发现迷失的自我救赎并未成功。又或许他已经找到,书中的开头他打电话给绿子,迟迟没人接听,这正是人间的常态,错过了,就难以重新开始。

书快收尾时我也被带入了这种感伤的格调,佳句很多,可以说是不错的现代文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