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几年,读书变现很火,在书课融和领域,“读书变现”的口号,已经处于浪潮之巅。
的确,如果你想读书变现的话,有很多种渠道、很多种方式、很多种途径。
从“化书成文”的角度,你可以写书评、写讲书稿、写拆书稿,通过给一些平台供稿或者做自己的自媒体来实现变现。
从“化书成课”的角度,你可以把手中的书变成音频课、线上课、线下课等等,“生产”出一个带有你个人风格、独一无二的知识产品去实现变现。
只要课程质量好,未来会有很多平台/企业主动邀请你去讲课。
从“化书成读书会”的角度来说,你可以和企业或者社区合作,每年定期的在企业内/社区组织读书分享活动;
既能让自己得到提升,又能给他人带来启发,还能顺便获得读书会服务费,何乐而不为呢?
从“化书成专栏”的角度来说,你可以做读书博主,在一些知识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收费专栏,从自己花钱买书看,变成看书分享赚钱。
我的很多学员,有的是头条号读书博主,有的是小红书读书博主,有的是知乎的读书博主......
他们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看过的书,用“化书成课”的方式对书籍进行拆解、融合、创新,然后用图文/短视频的方式分享出去。
这种输出方式,既能通过收费专栏实现变现,又能通过在文章中/视频下带书、带货、带广告实现变现。
做读书博主变现的本质是,别人从你有价值的内容输出中获益后,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
有了这一层信任关系,你不管推荐什么,只要对方相信你且有需要,他都愿意从你这儿买。
说到这里,有人就问了,读书,难道就是为了变现吗?
读书的初衷,当然不在于变现;读书输出,也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副业收入。
读书,让你能够去跟一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进行灵魂碰撞;
读书,让你能够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上诸多复杂的人情世故;
读书;让你能以多元化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洞察事物的本质;
读书,让你能从前人的文字中收获到更多的学问、经验、智慧。
以上这些,都是读书的收获。
而当你把读书读到的内容,变成书评也好,视频也好,课程也好,不管你把它变成什么样的知识产品分享出去,它给你带来的收入增加,都只是顺带的而已。
关键是,你通过这种输出方式,读书读得更有效率了、读得更加通透了,通过读书获得内在力量了。
读过的书融汇到你的血液中,让你逐渐变成比现在的你更有眼界、更有见识、更有思想、更有格局的自己,才是读书给你带来的最大回报。
而读书之后所形成的知识产品,给你带来的收入增长、人脉资源、合作机会,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如果,你希望自己通过读书而输出的内容/知识产品,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价值,能够水滴石穿的影响他人,能够持续性的给你带来收入,让你终有一天实现财富自由,
——那么你一定要具备这种思维:万物有灵。
万——万书互联
物——以物喻书
有——有枝有叶
灵——灵活变通
万——万书互联
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我经常提到“万书互联”的概念。
学过《化书成课》的学员也都知道,我经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学习活动,让大家去体悟“万书互联”的感觉。
什么是万书互联?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和其他事物相联系,任何一本书也都可以和其他书联系起来。
因为知识是有网络效应的,书和书之间可以进行各种连接和创造,就像人和人之间可以进行各种连接一样。
当你读过的书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和书之间都是存在着各种联系的,没有哪一本书中的知识点是完全独立的。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本书是一座孤岛——世间所有的书都可以连成一张网。
有质量的【化书】,就是要把很多不同的书,纳入到同一个主题里面;
让它们在里面彼此碰撞、对抗、冲突、融合;经由你的思想通道,书和书之间形成交织渗透的默契;
于是,在你头脑中原有的地基上,这些书中的知识被重新梳理、整合,建成了一座全新的知识城堡。
——这就是我们“化书成课”的过程。
延伸阅读:为什么用“化书成课”技术开发课程,课程内容和原书内容不一样?
物——以物喻书
针对于书中比较复杂的、难懂的、生涩的概念,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个实物来形容它,从而加深对它的理解。
因为,只凭阅读或者听课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
你所读到、看到、听到的事物,都是外在于你所存在的,它们并不是你的一部分;
反过来,只有当你跟它们产生共鸣,你在大脑里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加工之后,它们才跟你的生活产生了联系。
你也可以尝试着,把手中的书比喻成一个植物/动物/实物。
比如,在我的课堂上,就曾有学员把《重塑心灵》这本书比喻成芥菜种,说它虽然微小但有生命力,需要在健康的土壤中扎根成长,有浇灌、有施肥就会长成参天大树,飞鸟停留在树上安歇,有安全感、归属感、满足感。
还有学员在我的课程中,把《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比喻成彩虹,说它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还可以变换光照的方向,让我们看到未来要走的每一条路,都是五彩缤纷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比喻......
现场的学员,当听到彼此把书比喻成不同的物品/动物/植物说出来的时候,也许会灵光乍现,也许会为之一震,也许会觉得惊喜和奇妙,也许会联想到更多。
这时候,学员也会觉察,原来,一本书可以从这么多种不同的角度去诠释。
要想获得好的认知,除了摄取初级的原材料,更重要的是对学习到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之后,形成自己的认知产品,而不是简单的摄入你听到的东西。
以物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加工方式,不仅可以加深你对这本书、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还能让你在把这本书分享给别人的时候,让别人觉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所以,在【化书成课】的课堂上,我也会通过一些学习活动,训练学员【以物喻书】的能力。
延伸阅读:袁茹锦:不要锁死在原书中的轨道上
有——有枝有叶
枝,代表你输出的内容有框架、有逻辑、有规划;
叶,代表你输出的内容有方法、有策略、有思路。
我有一个学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部经理,他朋友所在的一家传统企业正准备转型,于是通过朋友的关系,他得以有机会去分享新媒体运营经验。
他也精心的准备了内容,但分享之后,感觉当时现场的学员都听得有点懵。
而且分享之后,他的朋友还试探性的问他,是不是昨晚没休息好?
他左思右想不得要领,于是就找到了我,我一看他的分享课件,就发现了问题——有枝无叶。
他讲的都是一些比较笼统的概念,而没有讲具体的方法技巧、流程步骤。
这就好比你去学习直播技巧,你想学的是怎么做直播,结果老师只跟你讲了直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直播有什么样的利和弊,没有给你讲具体怎么做的思路,那么请问,你会觉得你学到了么?
要做到有枝有叶,一定要遵循【书课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明需求→选好书→定架构→梳内容→巧设计→建模型→成体系
延伸阅读:读书变现有那么多种方式,为什么这种最能让你有核心竞争力?
灵——灵活变通
先问你三个问题:
同一本书,针对不同的受众去做分享,分享的内容和形式是一样的吗?
同一本书,在企业做读书会和在社区做读书会,内容和形式会一样吗?
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企业去授课,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会是一样的吗?
上述答案都是否定的。
你的内容构造和形式设计,要因地、因时、因人、因境而变,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给你的受众带来最大程度的学习收益。
所以,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我会带着学员从各种不同的维度去转化书中内容、搭建课程结构、创新培训形式、调整授课风格。
由此,学员能形成【灵活转变风格】的习惯和技能,这样在分享书的时候,就能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了。
如果你想持续的实现读书变现,
如果你想把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变成财富,
如果你希望“读书-输出-变现”这个系统持续循环,
你一定要具备这种思维
——万物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