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一重温《项链》

开展线上阅读活功,带领孩子们阅读了法国系列文章一一莫泊桑的《项链》。

莫泊桑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他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项链》,读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项链》这篇小说,曾选入高中教材,能把这样的经典做成绘本,真好,更适合小学生来读。

主人公玛蒂尔德,生得漂亮,却嫁的不好,她的丈夫是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收入不高,家里无论是往房,还是家具在玛蒂尔德眼中都特别寒酸,她渴望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深深的不满。这种不满让玛蒂尔德生活的一点都不快乐。

玛蒂尔德的丈夫好不容易得到一张上流贵族晚会的邀请函,他本想讨太太欢心的,却没想到玛蒂尔德却为舞会没有像样的服装和首饰,大为难过。丈夫路瓦载,竟然用家里仅有的钱,给玛蒂尔德做了一套舞会的晚礼服。玛蒂尔德如果能满足现状,也是很幸福的。可是此刻对上流社会骄奢的生活充满憧憬的心是收不回来的,她为了在舞会上的光鲜亮丽,在丈夫的提醒下,去朋友珍妮家借首饰,在珍妮满目琳琅的首饰盒里,她惊喜的挑到一款自己特别中意的钻石项链。

舞会上,在钻石项链的照耀下,她大放光彩,极大的满足了她的虚荣心。舞会结束后,这款项链却被她弄丢了,痛苦到极点的她和丈夫,不得不欠下巨额债务,买下和那款一模一样的项琏,悄悄还给了珍妮。

为了偿还这款项链欠下的债务,丈夫熬夜兼差,玛蒂尔德过上了更为悲惨的生活,辞退了女佣,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干粗活,大盆水洗地板,大着嗓门和菜贩讨价还价。十年的时间,终于还清了债务。十年的光阴,苍老了玛蒂尔德,让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玛蒂尔德为虚荣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结尾是多么含蓄和讽刺: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的玛蒂尔德,差一点让依旧美丽优雅的珍妮认不出来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那条借给你的项链是假的,连五百块都不值……”

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典型的莫泊桑式的结尾,留读者在这独自回味……

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则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可见,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有社会性,又有其个人原因。

社会上存在的金钱至上和追求享乐的风气,使可怜的小人物被结结实实地丢进了现实可怕的垃圾堆。

掩卷而思,这种社会风气,我们没有吗?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不也够讽刺的。

张丽钧老师也曾叙述过这样一个事实:

一位帅哥和朋友打赌,开不同的车去大学邀约女性,开了一辆破车在大学转悠,竟没有邀约到一位女性,同样一个人,换了辆宝马,却能成功邀请到美女。可见拜金主义的女子可不只有《项链》中的玛蒂尔德!

聪明的人啊,千万别做又一个玛蒂尔德,

也不是说追求金钱,追求美好的生活不好,但过度爱美,过度追求金线,也许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让人追悔莫及!

基于儿重,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意义在哪?我想在其文学性的基础上,也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品质,学会驾驭自己欲望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吧。

上次听讲座,知道了爱阅读课程的终极目标:有兴趣: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去读相关系列书籍;生共情: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产生共情;文学性:经典文学作品,滋养孩子心灵。

时时告诉自己,应带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去尽力上好每一节阅读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一一重温《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