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适道教育参加首届四川研学课程交流大会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却挡不住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齐聚成都,浓情暖意,开启学术盛宴。

由成都日报主办的,首届四川研学课程交流大会,暨2019“天府课堂”研学课程发布会,于3月1日在蓉举行。

与会嘉宾邀请多位教育界、文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四川研学课程这一主题展开。

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作家,西南交大教授何开四何老师致辞,“天地玄黄,远古洪荒。沧海毕,巴蜀立。山水甲于天下,人文鼎盛千古。”何老以武侯祠、都江堰等世界知名景点为例,将两千多年来的巴蜀文明和科学智慧娓娓道来。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吕德雄教授在会议上表示,“研学”不同于“游学”,研学是跨学科无边界的综合实践教育,是运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来解决问题。“书本中描绘了世界的样子,但外面的世界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熊建辉博士,提出研学要结合核心素养,要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熊博士建议研学课程的研发要结合知识目标、文化讲解,要根据四季变化,因地制宜,为到场来宾介绍了国内研学课程的现状,以及国外中小学在研学上的开展状况。

在三位嘉宾主旨报告之后,是由著名教育管理专家卢志文校长主持的沙龙交流 ——《区域文化与研学课程的结合》。来自不同领域的七位嘉宾各抒己见,发表观点,共同探讨以下话题:

■ 从未来教育发展谈研学旅行的意义

■ 研学导师队伍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研学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 如何依托地方特色定制研学旅行课程

■ 研学旅行如何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 研学旅行优势如何与国际教育特质有机结合

■ 研学多维空间的构建——家、校园、城市

在沙龙交流中,与会嘉宾对博物馆、科技馆、丝绸之路、红色旅行、大国制造、走进名校等多个项目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培养优秀的研学导师,重构学校课程,倡导文化自信等思维观点。

与此同时,嘉宾们也提出如何在研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学以致用,又如何从实践中查缺补漏,反馈到课程学习中来的思考,这些观点为如何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研学课程提供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适道教育参加首届四川研学课程交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