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

      2020年十一假期显得有点儿漫长,或许是因为疫情,少了往年的仓促和拥挤。或许是因为一场带着寒意的秋雨,困足在室内的日子多了些沉闷。

      在假期接近尾声的七号,经过和儿子一番苦心沟通,我们决定在七号上午到省体中心打乒乓球。无风无雨无骄阳,最适宜户外活动。省体的户外乒乓球场在我眼里算是气派的,一溜儿三十张球桌,两张或三张球桌一组,中间隔开,白色的v字形顶棚高高撑起,旁边还设有休息长凳、桌椅,以及自动售卖机。

      一个七零后,一个零零后,一个成长在二十世纪,一个成长在二十一世纪,体能、技术的差距显而易见。我,传统野路子打法,直拍,学校青石板起家;儿子,小学期间经过两年的培训班“专业”训练,也是参加过小比赛的人。说是儿子陪我,或者说是我陪儿子,都有说得出的由头。乒乒乓乓,你来我往,不足三十分钟,我已满头大汗,双腿跑起来略显沉重,体力不支,激情不减,意犹未尽。再看儿子,明显地因实力不匹配而不尽兴。

      “小伙子,来,咱俩打两盘!”嗨,邻桌大叔似乎读懂了儿子的内心,主动向儿子邀战。球桌前,年龄不再是差距,老人,六十六岁,与时俱进,技术杠杠的。旁边阿姨告诉我,老头心脏装了四个支架。那又如何?生命因自然规律,总会遇到挑战。老人神采奕奕的神态告诉我:他,没问题。他,喜欢乒乓球。

      儿子在案前左冲右突,前挡后拉,虎虎生风,一旁的我心满意足,这是我想看到的画面。

      安排这场活动,确实是有意为之。缘于电影《夺冠》,这部电影因为疫情延迟上映,直至十一这个长假,这样的安排,反倒让许多家庭多了一次全家观影的机会。果然不虚一看,一场电影,唤起回忆,感慨、自豪、激动、惋惜......万千情绪一起涌动!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忍不住地利用机会“教育”儿子学习女排精神,更是迫不及待地要“践行”女排精神。因此说,这次活动有点儿“妈妈想,妈妈要”。

      1981年11月16日的那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大喊“中国队赢了,中国队赢了!”,那年我七岁,那一天,我一个人坐在桌旁,守着福日牌黑白电视,观看了比赛全程,于是乎,有了这一段回忆。几十年过去了,比赛画面早已不在,但只要提起女排,我都会不由想起这件“疯狂往事”。尽管后来也和朋友们一起熬夜观看过足球、篮球等赛事,但这一幕都没有再现过。

      “看热闹”的那一幕深深地刻在了心坎里。回望来路,才发现“女排精神”也影响了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地精神渗到了骨子里,放弃、懈怠这些词从来没有在我心里出现过。

      女排从辉煌到低谷到再创辉煌,是社会变革的缩影,也是几代人的共同经历。为荣誉而战到为兴趣而拼;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到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读书、为乐趣而读书、为更好的自己而读书等等。

      泪水、汗水、伤痛、鲜花与掌声是成长之路的日常,所以,不用怜悯,不用叹息、不用赞叹,走过就是风景,走过就是爱过,走过就是无悔。

      “女排精神”是凝聚,像大蒜一样,不论大小,紧紧相拥。只要向心,迸发是终究。

      “女排精神”是累积,是简单地重复做,重复着简单,只要恒持,绽放是终究。

      “女排精神”是默契,心中无我,敞开胸怀—接纳,读懂你的眼神是终究。

      “女排精神”是执着,执拗地追逐,傻傻地、落寞地等过,夺冠是终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带着女排精神走过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