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一样思考

这两日,因为出差的缘故,恰好到广西恩城踩了个点。

刚好遇到降温的日子,没有阳光的沐浴,我们一路顺着山边不断行车。昨晚上睡得较晚的我竟没有困意,打开窗户看着闪过的大山,不禁对比起来,渠楠的山实在是矮小,以前觉得弄岗的山足够高大,现在看来,恩城的山也是很高。刚刚下过一阵雨,此刻的大山看起来美丽极了。喀斯特的山的层次感凸显出来了,而经过雨水的湿润,加上山间飘着的烟雾,别有一番水墨画的感觉。这一番风景也让我安静下来,脑海里的想法也开始显现,这样的一座座山面对着许多人,意味着什么呢?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觉得它是有生命的,被它感动,热爱它呢?


大新多处的山脚边,相比较其他地方的山脚边,更往上一些的区域除了树林更茂密一些,很多的山脚边都种上了很多的果树或者经济作物。山与山之间的谷地里,都是农田,但是比较特别的是农田里常常看到有一些龙眼树、木棉树和枫香树,倒是给农田点缀了些凸显的绿意,想来一年四季这些树木的变化跟随着农田的变化,怕也是一番很漂亮的风景。一路看过的山脚开荒,让我有些想不明白,开的那么不到一两分地的荒,能够带来多少的收益?连“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我前年去年去看到的时候,很多山也是被开垦得一片狼藉……

柑橘与开荒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对于大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在里边,熟悉、平常、喜爱。而后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常在山里行走,包括去探知山里的生物,才发现,自己觉得很平常很熟悉的大山,其实带给自己很多的惊喜和感动。我对于它的了解实在是太肤浅了,小时候的我会爬山去找雀梅的果实,摘得满满一瓶回来吃得满嘴巴的紫色;会到山上去找密蒙花,拿回来煮黄色糯米饭,虽然常常被我妈因为觉得太危险限制不给上山。

工作中让我认识到的是,山里不只是乐趣,还有生命,原来每一座山如此不同,这座山有可能是白头叶猴家族群的栖息地,那座山上可能有单身的白头叶猴。今天山里偶遇的黑叶猴,猴群里有着一只白化的黑叶猴,全身白色,在那一群黑叶猴中显得如此突出,可是它依据没有因为它的不同被排斥,照旧跟原来的伙伴一起生活,一起吃树叶,一起玩耍,这种生命间的接纳程度,令人感动。这也是大山给的惊喜,经常会出现些有生命体,温暖和感动着你。


猴群

有生命的山不只是突出山里的动物凸显出来,还有很多的植物。自从开启了对植物的观察之门后,深深觉得植物很了不起,更深深的觉得喀斯特石山上的植物更了不起。喀斯特石山,本就没有太多的泥土层,也存不住水,一棵乔木在这样的山上生长,长了一百年可能还是很小的一根树枝,长了几百年可能还不如热带雨林里长了几年的树大。

就连喀斯特的石山特有的地下河和溶洞,也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以前的自己会觉得溶洞里的石头很漂亮,像十二生肖中的某一种。现在的自己,在经历了亲自入洞观察,一个溶洞进入多次,几乎每一次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看见不一样的生命的时候,首次进去可能只见了蝙蝠,第二次发现了灶马、第三次发现了马陆、第四次发现了鞭蝎、第五次发现了壁虎、第六次发现了某滑蜥、第七次发现了百花锦蛇……甚至是一粒弱光区的种子发芽长叶,当一条溶洞生态链展示在眼前的时候,我真正被折服于溶洞的魅力之下。


这时候的大山,是多方面的先我展示着它的生命魅力的,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这样的生命魅力之下,也常常引起我很多的思考。

在开展营期活动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去海边的活动爆满,去山里的活动无人报名,是因为大家对于大山是一个怎样的印象呢?艰苦?难看?没趣?

其他人在看这些大山的时候,是否会有同样的感受?带领大家去到一个山里的时候,需要让他们看到大山的那一面,大山自己呈现的是否已经足够他们去了解它?踏着山上厚重的落叶而过,回到家里,它离我如此遥远,跟我的生活没有关系?

在看到喀斯特石山上发生火灾时,特别是还听到山上传来树木燃烧响起的各种声音,常常觉得很难过,很焦虑,经常会问是否已经叫了消防员,而经常收到的回复是消防员也没有办法,因为山太高了,于是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燃烧之后,整个山面都是秃的,到最后要开始有点点绿意可能要在一两年之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补救了,这些火灾会对山上的这些动物威胁是很大的吧?保护区在社区防火的宣传还是起到了很多的作用。

住在山脚边的村民们如何去看待与他们生产生活如此接近的大山,像我以前那样平常、熟悉、喜爱?还是像对待熟悉的陌生人那样,山上有什么都不知道、没了也就没了、或者我知道但是没了我也不关心?还是像合作伙伴,我从大山这里可以获取资源,大山也可以通过我去守护自己,我们互相互助,共同成长?亦或者只是利用者,只从山里拿东西,其他的我不管……

这些问题或许有些已经有了很清楚的答案,在游走大山的过程中思考的东西或许不只是这些,我喜欢的是思考的过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山有生命而不语,很喜欢的这句话“像山一样思考”,自然给予感动,自然也给予思考,自然本就是如此有趣有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像山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