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习得

现在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因为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被一些问题给困住了,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明白他这些问题的根源,所以导致他的行为不太符合我们大众的这种正常的状态,但是这种行为是可以逆转的。

就像我们说一个人有点抑郁倾向,或者说抑郁症状,但不能轻易的说他是抑郁症,因为这两者太不一样了,症状它是可以缓解,但少了一个字,正就像是判了刑一样,就是难难以去扭正的。

所以当我们的心理上认为是难,那就一定是难上加难了,关键是我们很少会去自查,去检查孩子的这些问题的行为,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跟我有一些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只在一些表面上面去努力,当这个火来了要拼命把它去扑灭,可是这样就缺少了去检查它的源头答步骤。

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它会有几个步骤大致,然后一步一步的从无到有的呈现出来。

第一步,作为一个孩子,他最初的时候,当他有意识之后,就是渴望被肯定,或者说获得鼓励和赞美,这是一个人有了认知后最基本的一个人性需求,孩子越小,他就在这方面表现的越越直白,你肯定他,鼓励他,那他就特别欢乐,然后进而呢,会把在做的事情做的更好,也会更加的自觉。如果这方面比较缺乏,那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他的第二步,如果没有得到这样的一个肯定,他就会想方设法的从一些与平时不一样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求得关注。

他自己可能并不太知道,这样做在大人眼里是很讨厌的,他仅仅是出于一个目的,就是引起你的关注,那有些孩子会比较多动,会故意的去惹一些麻烦,去打一下人,扰乱课堂纪律;或者相反,有些孩子会特别特别乖巧懂事,让你觉得,哎怎么不像一个这个年龄的孩子,那这些都有可能是为了得关注,因为第一步缺乏,它就会进入到这个求关注的第二步。

如果第二部也没有达成,没有获得关注,那他就会使用他的一种人的内心另外一面的力量,叫做权力斗争,比如你让他这么做,他偏不做,你要他认真写作业,他就用来发呆、磨蹭等等,有时候甚至还会说谎,他也不怕被你惩罚,他甚至会故意让你知道他那么做,他就是在各种挑剔中,这像战争一样,跟你斗。那这个过程中你如果生气难受,他反而会有一点点的安慰,然后你会想,这个孩子太不懂事,太没良心了,我这样他还笑,其实他在找前面几个步骤中失去的那种平衡感。

如果孩子那样子,你如果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点的话,就会去允许孩子这么做,因为孩子在找一种平衡,再重新调整到一种空白的点,如何来把它填满,他只是不知道用其他的方式,因为他也没有这种自立能力,所以他会用通过权利的一种斗争,那样的一种状态,来达到一种平衡,所以某种意义上这是好事情,他不会让这种匮乏持续到后面去。

那么如果在斗争中他失败呢?或者我们很强行的压制他,那么就会进入第四步,他就会在心里产生一股对抗的力量,对抗的能量,甚至他有一种报仇的负面能量出来,所以我们常常会称之为叛逆,所谓的叛逆,他就是这样一种负面能量的呈现。

当然他还是会失败,他毕竟是个孩子,我们是大人,他最后是逃不出我们的魔掌的,他毕竟还要依赖于我们,所以对抗失败后就可能产生两个方向的一个问题,第一个呢,就是从被动到主动的来证明自己是无能的,因为这1234他最后都是失败的,最后还是被你的道理说服,他会觉得既然被你的权威给压制那也好啊,他就觉得,我是无能的,到了这这个极点的时候,他就躺平了,因为他用尽了所有的一个孩子可以用的办法,最终还是过不了你大人的关,那就躺平。我们就会说,这个孩子不愿意出去啊,关在门里啊,不学习啊,厌学呀,就是不想去啊等等,这就是另一个方向的问题,就是产生躯体或者心理疾病的这样的一种极端的方式,其实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回过头去看,从这些呈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你回过头去看,真的他是一步一步一步来的,但是他的每一步不是那么明显,把它分开来大概就是这糟糕五个步骤。概括起来,这五个步骤就是求肯定到求关注到权力斗争到对抗到叛逆的问题的呈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其实一直在为自己的存在感而拼搏。所有的叛逆都是求救哈,那我们如果这么去看的话,我们真的是会很心疼孩子,而不是说对孩子尽是感到生气和不满。

孩子,他作为一个本能,他一定是会在不同的阶段,以他的方式在探索如何去获得他人的关注,如何获得更充分的爱和关怀,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可以说,所有的问题行为都无非是源于这样的一个目的,就是归属感,确切的说是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就是说要确保自己在我们这个家庭中的位置,如果去学校的话,在这个学校,这个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就是想要有自己的位置。

一个孩子,说的粗俗一点,就是类似一个动物的本能的生存战略,我要争取到一个位置,然后在这个位置上,我是受尊重的,我是被爱着的,这样才可以使自己优越地活下去,那如果他争取不到,那他跟你之间的这种争论就必定会发生,如果长期的这样去争,那么他有一天会厌烦,不像我们大人,永远这样在重复,但孩子他是会厌烦这种争论的,所以他如果厌烦了争论,或者说在争论中觉得没有希望获胜,从来没有获胜的孩子,他选择的交流的手段,跟你之间的这种互动沟通、交流的手段就无非剩下最后两种,要么是暴力,要么是沉默,其实沉默也是暴力,就是冷暴力。在家庭里面沉默其实是比吵架更具有杀伤力的。

我们做父母,如果不懂得孩子有这样的背后的一些原因,仅仅是就他们的一些问题的行为,不太让我们满意的行为,就去批评和指责,那这种批评跟指责就是我们要去做一些改变的,如果这种方法真的是有效的话,那你只要批评几次应该不会再发生了,这样才对呀。但是事实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那我们就要想着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无效的。

我们做父母的,我们是成熟的,有些地方也也是很聪明的,用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上,非常的聪明,但是一旦遇到孩子,就都成了很不成熟的傻子,明明知道我们拉着个脸啊,唠叨啊,训斥啊,发火也好生气也好都是没有用的,但是还是在频频额度使用,明日复明日,明年复明年,就是在做很多的无用功。

第二个话题,我想谈一下,这个关于独立的主题,明后天是填高考志愿的日子,我们认识到这是孩子的功课,好坏他都要去承受,也不存在后悔,都在说,七分考试,三分填志愿,那大家都会看到,这些人都会看到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跟建议,但有些东西是东拼西凑的,非常个人化的一些意见并不圆满,甚至会误导,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孩子都在自己的选择中,独立走向光明的道路,那关于孩子的独立,其实我们要从更宽阔的角度去看,并不是说你18岁了就可以独立,你十岁就不可以独立,独立是一个概念,一个精神领域的概念,六岁的孩子,十岁的孩子也可以独立,有些人50岁70岁都还不能独立呢,有些妈宝很大了,也无法独立,所以它是一个精神问题,不是物质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年龄问题,允许孩子独立去承担,去自己做决定,那我们可以给予一些分析和建议,提供一些以往的材料,尤其是当孩子说他有一个决定的时候,那我们就给予一些需要的支持,包括金钱、知识、经验等等,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孩子是未成年人,我们如果过于的去强调,为了把孩子放置于未成年人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中,就会不自觉的,并且想方设法的去灌输一些关于危险和风险之类可怕性的因素,在这个方面其实我们也是在支配孩子,担心孩子,不允许他们去冒险,只想看到孩子走这条路是我们一眼看到头的,没有弯路的,也没有困难的,这样做其实并不是真的在担心孩子,而是是在保全自身。因为我们大人总是会无意识地通过“弱者”的权威,会拿这个作为一个武器去控制降服孩子,我是这样认为的,当你想要使用权威这种东西作为武器的时候,多数时候是因为我们内心脆弱,内心真正强者强大的人,这些父母他是不需要使用到权威这两个字的,或者用它来作为一个教育的手段的h尽管你在孩子面前确实就是权威的一种形象跟象征,但是你不会去使用它,因为你的内心脆弱,你才会需要通过外在的这种权威来控制孩子。

记得有一句谚语说,你把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他喝水,所以我们家的马无论有多大了,我们都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是去放任他任意的去满山满坡的奔跑,也不是说明明那边有水,也不去指引他,让他一直渴着,但是喝水这件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就像我们孩子的学习,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功课。不是我们的功课,就像也就像他的选择,其实也是他的功课,如果我们插入得太深,甚至是去替代,用我们的观念人为去诱导他做什么,那么注定日后我们就会很苦,孩子的问题的行为也会更多,因为他总是会碰到那些问题,现在没有碰到,碰到之后他就想,哎呀当初的选择并不是我自己的,所以他对于你的这种反作用力就会很强,有时候甚至会自暴自弃。

真正的好习惯就是我的事情我自己可以去做主,我的选择也可以自己负责,后果我自己可以承担,这样子才会活出一种自由的状态,无论遇到什么,我们作为父母,我们有这样的一种好的习惯,那就不会对孩子有操控,以及不会有太多的担心,这是我们跟孩子共同需要养成的好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6.28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