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早衰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这段文字是我早上在朋友圈看到的,自我感觉挺震撼的,今日把他分享于你。

刚去百度了精神早衰这个话题:

精神早衰

精神早衰:是指当前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暮气沉沉,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

基本简介

不少年轻人很少反省自己,思考人生,更愿意追求感官刺激、追名逐利,这也是一些人“精神早衰”的重要原因。而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缺乏梦想和创造力,进入“精神早衰”,那么这个社会的动力源泉可能面临枯竭。

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众多年轻人“精神早衰”缘于高房价等生活压力较大;25%的人感觉,家庭和学校教育总提醒年轻人走捷径,别去冒险犯错,是年轻一代“早衰”的最主要原因。

另有23%的人直指“整个社会对物质过度关注”导致“早衰”;9%的人则选择“一些人对生活期望过高,却又难以实现”。

再次去百度个性消亡的话题时,无意百度到了开头这段文字的出处:

图片发自App

周国平

(194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等。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灵魂只能独行》

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人与永恒》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一种能力》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爱与孤独》

只有你愿意为之而死的东西,你才能够藉之而生。

——《善良丰富高贵》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守望的距离》

很多人觉得哲学没用,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哲学陪伴自己度过那一段段艰苦难熬的岁月,无数个深夜灯光下孤独的人群中,是哲学支撑着一具具疲惫的身躯在勇往直前。

今日文章是复制粘贴为主,以往我是不接受自己这么做的,不过现在我觉得只要他可以受益于阅读者,我还是很乐意传播分享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