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Mikhail Bakhtin)

巴赫金是俄国文论家,一生坎坷,思想丰富,著作等身。因人生际遇,先后接触存在主义、现象主义、形式主义、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领域,均有深刻洞见。此处仅举其两种理论予以说明,一、复调小说理论;二、狂欢诗学理论。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1. 巴赫金将所有欧洲小说做了区分,一种是托尔斯泰型的独白小说,作者掌控一切,人物只是作者思想意识的外化;另一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作者将不同人物组合到一起,但这些人物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不受作者思想支配,而且互不归属,互不融合,就像乐理中的“多声部”,又称为“复调”。

2. 这些独立意识呈现在同一个共时平面上,人物自我内心对话,同时又将他人的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独立主体进行对话,小说始终充满对立,富于辩论色彩,巴赫金将此称作“双声语对话”。

3. 巴赫金发现了前人未充分意识到的小说特征,在理论上把叙事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实践中也丰富了人类的艺术思维。

巴赫金的狂欢诗学理论。

1.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欧洲诗学传统崇尚理性和秩序,因之产生审美、文体、语言、风格上的雅俗之分。但巴赫金从狂欢节入手,试图颠覆这一传统认知。古希腊风雅剧、古罗马庄谐体、中世纪闹剧、文艺复兴狂欢文学典范拉伯雷、19世纪歌德的《浮士德》,均属狂欢精神一脉相承。

2. 正因其颠覆性,巴赫金诗学理论大受欧洲乃至世界文艺界青睐。其颠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逻各斯和理性并非诗学唯一源头,笑声和狂欢同为诗学源泉。

    (2)为高雅“脱冠”,为低俗“加冕”,平等看待一切文学体裁。

    (3)世界可变,价值相对,并无永恒不变的绝对精神。

巴赫金学说总体评价:

1. 巴赫金的狂欢诗学,与其说是文论,不如说是一种世界观。

2. 巴赫金文论容易引人走向极端,复调只是多种结构之一,狂欢也只是诗学源头之一,谨记巴赫金教导:世界可变,价值相对,并无永恒不变的绝对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赫金(Mikhail Bakh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