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改变

        今年9月,因为工作需要,我被调整到初三,又一次带九年级,而且是两个班。

        这两个班,悬殊较大,且之前遗留下很多问题,交到我手里的时候,两个班都因为原语文教师生病已经荒废了近一学期,人心涣散,百废待兴。

        重整旗鼓、聚拢人心是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先行的一步。第一堂课,我告诉孩子们:之前怎样,我忽略不计,从今天起,请跟上我步伐,即使起点是零,也希望你能从零开始。也许因为是第一堂课,孩子们对我有新鲜感,他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我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看到了希望,并暗暗告诉自己:此后的每一堂课,都要努力留住这种状态,用我精心的准备,把孩子们吸引到我的课堂上来。

        深入研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把孩子们的心留在我的课堂上,我花了很多时间备课,先自己读懂教材,明确重难点,然后再开始设计导学方案,从兴趣导入到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从趣味渗透到能力的强化训练,每走一步我都会问自己:这样学生会喜欢吗?能接受吗?如果有跟不上趟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因为心中有学生,准备充分,设计精心,我很快实现了第一个目标:绝大多数孩子被我的课深深吸引,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我的课堂。一个已经对中考失去信心的孩子对他的妈妈说:“妈妈,我考高中有希望了,因为我们换了语文老师,她课讲的特别好,我喜欢上语文课了。”一个小女孩回去对父母说:“太喜欢我们语文老师了,如果哪天没上语文课,我就觉得这一天没上课似的,心里空荡荡的。”一个家长在我上完第一堂课后的当晚就给我打电话:“朱老师,孩子回来特别兴奋,说你教他们语文,她以后有福了。”发小的孩子也恰好在这个班上,她兴奋的告诉我:“终于等到你,我儿子有救了。”有一天,我给孩子们上《论教养》一课,我问:在你们眼里,老师算是有教养的人吗?孩子们立刻异口同声的喊:算。我问为什么算,孩子们七嘴八舌给出了理由:老师课上的好,朗读特别棒,上课总是带着微笑,有激情,有趣味,温柔,有耐心,不乱发火,但能以柔克刚。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准确,但相信一定是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他们才会喜欢上我的课堂吧。

        有孩子喜欢,家长认可,我信心更足了。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给孩子们一些终生受用的东西,我给两个班各自建了一个语音诵读群,要求孩子们在背会诗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诗词。为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孩子们的语感,要求学生诵读之前,我总是率先垂范,亲自给孩子们做朗读示范,从节奏、语速、重音、基调上引领孩子们规范诵读。为确保实效,每一个孩子读完后,我都会耐心听一遍,及时给予评价,既肯定孩子的优点,也提出提升建议。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诵读的热情日益高涨,诵读能力也在读完第一单元诗歌后突飞猛进,超出了我的预期目标。一天晚上,我在点评完一个孩子的诵读之后,孩子的家长给我发来信息:老师你知道吗?因为你开展的诵读,我的孩子找到了自信,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背诗,然后诵读,等你的点评和鼓励。另一天,一个孩子的诵读刚结束,还没来得及点评,家长已经按耐不住地发出了感慨:我儿终于找到了读诗的感觉,学习也有信心了,感谢老师搭建的平台。

        当然,这只是可喜的一面,语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努力,它涉及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兴趣只是一个前提。严格的要求,规范的训练,及时的巩固,哪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遗憾。这两个班,差距明显,也各具优劣。二班孩子乖巧,上课很舒服,但两极分化严重,除掉零星几个尖子生外,已经放弃学习的学生多达15人。这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差,平日连作业都不能保证按时上交,更不能奢求他们短期内迅速提升了。四班的孩子整体情况较好,但心浮气躁,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老是要出点小插曲,我的课总是要被中途打断,很难顺畅的上完一节课。第一单元测试,我原本信心满满,结果却让我浑身汗颜:二班不及格的孩子多达18人,而且都只能考十几分,四班虽然情况好一些,但还没入门的孩子依然不少,成绩仍然不尽人意。上课状态和学习效果不成正比,让我在欣慰的同时真切的感觉到了肩头的沉重。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等待绽放的花蕾,花期不同,我不能奢望他们同时开放。严格要求,恩威并施,宽严有度,收放自如,这可能是我今后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坚持的事情。教育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立竿见影的捷径,我要做的,只能是日复一日的常规,严格要求,反复强调,不厌其烦,用“任学生虐我千百遍,我仍然待他如初恋”般的执着,默默地坚守。

        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现在,我带这些孩子已两个月了,尽管成绩还没有质的飞跃,但孩子们已渐渐进入状态,原来从不交作业的孩子开始交作业了,缺乏自信的孩子脸上有笑容了,早读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课堂上,各抒己见的争论日渐激烈了。一天,一个小女孩塞给我一个纸条:老师,其实我想学好的,你能帮帮我吗?我发现,那个不交作业的“惯犯”已经连续交了一周作业了,我还发现,被我鼓励过的那个孩子两眼放光,课堂开始追着我走了……

        一切都在静悄悄地改变,一个,两个,又一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悄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