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江南》第一部人面桃花有感

格非《江南》三本整体读完,心里似有无数言语,却不能落笔一字。于是翻来重读,依旧由《江南》首部  一  人面桃花来重启这段文字之旅。

《人面桃花》故事发生于清朝末年江南小镇普济,故事讲述了出身官宦家庭的小姐秀米,由懵懂的青春少女被时代激流裹挟着投身革命,这虽说不上自愿,也谈不上强迫。她两次攻打梅城,为此她付出了家庭,所有财产,甚至亲人(儿子)的生命,却换来的是革命的失败,理想的破灭。她用余生来忏悔,来回首,但时代己变迁再也回不到从前。

格非以贯有的“叙事空缺”,让整个故事扑朔迷离、跌宕起伏。但抽丝剥茧,紧紧抓住两条线索“桃源图”及“金蝉”,小说正里通过这两者将主要人物贯穿,把握住这两条线索你才能穿过重重迷雾,抓住整个故事的清晰脉络。

“桃源图”其实代表的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要创建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这个理想最初实践者是陆侃,“桃源图”就是他的蓝图,虽在普济他富甲一方,良田百亩,但梦想最终破灭而逃避隐世。

革命者张季元,他一生致力革命,幻想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大同,来实现这一理想。但最后革命失败,他成为革命的殉道者。

王观澄创建的花家舍,虽最终得以实现。但是花家舍的创立,竟来源一窝土匪的打家劫舍,这不得不说是个极大的讽刺,它注定不能长久,注定定是要灭亡的。

秀米这一理想启蒙于家父陆侃,张季元无意指引了她革命之路,她最终投身革命,她建立普济学堂,幻想最终实现大同世界。但革命并没有深入民心,即便是革命者自身也是迷茫无助的。最后付出惨重代价,理想也只能幻灭。

“金蝉”是革命者的信物,它神秘而隐晦,注定只能是代表革命的一个符号。

“金蝉”首现于陆侃与丁树则为“金蟾啮锁烧香入”诗句的争论,其实反映的是两者对革命是否认同。但革命意味着流血,意味着牺牲,陆侃即使认同,但他作为旧官僚,也仅能作到同情革命。为此他甚至疯狂,清醒后只能弃孥逃避隐世。

小说中革命者都源于“蜩蛄会”,“金蝉”是会员小组领导人信物。“蜩蛄会”类似帮会组织,成员分散且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组织及行事方式太过江湖,革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革命注定失败。

但“金蝉”作为其中一重要线索,将不同革命者串联起来,将故事串联起来,它是革命者的身份的标志符号。

小说还有一条明线:美,秀米容貌之美。

丁树则言:“秀米容貌之秀美,实为老杯平生仅见。她虽然杜门不出,不问世事,仍招来那么多的游蜂浪蝶。”

她的美推动了整个故事发展。

因为她的美,革命先驱张季元,神魂颠倒,革命意志涣散。虽最终为革命身死,却换取了秀米的爱情,使她继承其革命事业,而秀米一生也困于情缘难以解脱。

因为她的美,才使得花家舍众头目之间,各怀鬼胎、勾心斗角。最终小驴子得以摧毁整个贼窝,而她也成为了革命者,带领众人继续革命事业。

因为她的美,即使革命失败被捕,最终也得以保全性命,回归家园。

她的美使她得到很多,同样也失去很多。她痛苦、彷徨、甚至疯狂。她在亲情、爱情中饱受折磨后和摧残,而最后她以余生来自我救赎。

结局中发生的一次饥荒,秀米意外得到一袋大米,她用这袋米拯救了全村人。这让她心灵得到最终救赎,让她看见了父亲的桃花梦、张季元的大同世界,也让想起了在花家舍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非《江南》第一部人面桃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