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言 九

      莫言与《新华字典》

    莫言在童年辍学那一段时间里,孩子们都去上学,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在山上放牛、放羊,及其孤独。

    他没有意识地要通过《新华字典》来学习认字、学习文化。在这样一种排遣寂寞的阅读中,他确实学会了不少字。

    他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到的。这本书打发了他很多寂寞的时光,伴他度过了那一段自己认为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莫言与《聊斋志异

    莫言的床头上永远放着一本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百看不厌。

    他说,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多地读一些经典,因为经典经过了历史的考验,经过了时间淘汰,它能够流传下来,毕竟有它的道理。

    《聊斋志异》就是他最喜欢的经典。

    他欣赏蒲松龄把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都变成他小说创作的动力。

    莫言认为,蒲松龄的伟大之处,就是他没有沉溺于这种平凡的感情之中,他把这种感情进行了升华,他把他的个人生活跟广大民众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

    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把个人生活融入广大的社会生活当中去,把个人的感受升华成能够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的普遍的感情。

    莫言说:“我在写《生死疲劳》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向祖师爷爷蒲松龄先生致敬的。”

    因此有人认为,莫言就是现代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发现奇怪的文学现象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作家的创作,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

    莫言发现,在文学创作中,有时候有一种很奇怪的文学现象。

    那就是作家本身的局限性反而成就了小说的丰富性。

    他以蒲松龄和曹雪芹为例讲述这个观点。

    蒲松龄无疑是一个大才子,由于种种原因,多次科考都不如所愿,这样反倒让他发现了科考制度的问题,他在批判这种制度的同时,又希望自己能有中举荣耀的一天。如果他顺利的中了举人或者状元,就不会有《聊斋志异》这本旷世之作了。

    曹雪芹没有对封建社会进行深刻批判的鲜明观点,是因为他对过去他亲身经历过的封建大家庭的荣华富贵,还有深深的眷恋。同时封建大家庭的这种复兴也是寄予了希望。

    莫言觉得正是这种暧昧的态度,这种局限性,使这部小说具有了多义性,从而使得《红楼梦》变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所以莫言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思想的不彻底性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也许会给文学作品赋予一些更丰富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莫言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