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传002|闵损子骞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15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把他列在孔子弟子的第2位,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亦将其排在第2位,“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

《论语》关于闵损(子骞)的记载有5章。

一、“思想政治系”高材生第二名

闵损(子骞)是“孔子学院”“思想政治系”的四个高材生之一,排在“德行”科第2名,仅在颜回(子渊)之后。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11·3)

二、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闵损(子骞)立志求学,对出仕为政不怎么感兴趣。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论语·雍也》6.9)

季孙氏派人请闵损(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损(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复我,是再来召我的意思。汶,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费,是季氏的封邑。

仲由(子路)曾经让高柴(子羔)去作费宰,被孔子骂了,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公山弗扰也曾经据费邑反叛。所以,孔子对那个地方是不感冒的。闵损(子骞)对这个地方也不感冒。

朱熹对闵损(子骞)的这一做法极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

前面我们说过,前世的八隐士之一的夷逸隐居,后世的庄子也愿意做个自由自在的龟,哪怕曳尾于涂中,而不愿做受人摆布、拘拘束束没有自由的供品。闵损(子骞)也是这样的人。

三、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闵损(子骞)以孝闻名,受到孔子的称赞。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先进》11·5)

孔子称赞说:“闵子骞真是孝啊!人们对他的父母兄弟说他的好话都没有不同意见”。

闵损(子骞)为历史上24孝之一,《说苑》《韩诗外传》《韩非子》等均有记载。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均将闵损(子骞)《单衣顺母》《鞭打芦花》的故事列为第三篇。原文说:

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晋剧《芦花》以此为背景创作。

四、谦谦君子

闵损(子骞)为人谦和,他侍立在孔子身旁时,一派和悦而温顺,让人心里舒服。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11·13)

訚訚(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

五、说话能说到点子上

闵损(子骞)是那种平日不怎么说话,但一说就能说到点子上的人。鲁国政府要翻修长府,也就是国库,可能要改个模样。闵损(子骞)认为没有必要。

鲁人为长府。
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论语·先进》11·14)

“为”是翻盖、修建的意思。“仍”是因袭的意思。

闵损(子骞)说:“照老样子使用,或者照老样子改一下就行了,何必大改呢?”

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说话,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孔子称赞他处理事情很会处理,话说得很好,“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弟子传002|闵损子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