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


摘抄

☞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地也被晒得弯了腰了。

☞如果说这条河流是掌心的话,那么它的支流就是展开的五指,它们伸向不同的方向,像一道又一道的闪电,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雷公大约觉得这雨还不够大,它又剧烈咳嗽了一声,咳嗽出一条条金蛇似的在天边舞动着的闪电,当它消失的时候,林间回荡着“哇——哇哇——”的声音,雨大得就像丢了魂似的,四处飞舞,空中出现的不是丝丝串串的雨帘,而是一条条奔腾而下的河流了。

☞后来起了一阵风,天上的月亮还是老样子,可是水中的月亮却起了满脸的皱纹,好像月亮在瞬间老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刻,我懂得了真正长生不老的是天上的东西,水中的投影不管有多美,它都是短命的。

☞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是一样的。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我们从太阳当空的时候出发,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才到达新的营地。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我郁闷了,就去风中站上一刻,它会吹散我心底的愁云;我心烦了,就到河畔去听听流水的声音,它们会立刻给我带来安宁的心境;我这一生能健康地活到九十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太阳落山了,天边涌现出几条橘黄的光带,那是太阳最后的几声呼吸。

☞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

读后感

在白山黑水的大山密林里,生活着一群以氏族为单位的鄂温克人。他们沿着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带领着驯鹿,择机择期而迁徙。

作者借这一位年且九十的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写活了一群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写活了他们以驯鹿为伴的游猎生活,他们的爱恨情仇以及近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人过着原始的氏族生活,他们遵循着由来已久的民族风俗习惯,以驯鹿为伴,以游猎为生,以玛鲁为神……

翻开这本书,仿佛摊开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民族风俗。他们一个氏族聚集生活的地方叫乌力楞,个人所住的地方叫希楞柱,他们信奉萨满,他们喜欢捕猎,喜欢围着篝火喝酒唱哥跳舞。


我好奇于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民族信仰。一代代的鄂温克人在“风声”中降落,又在“风葬”中离去——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他们信奉很多神,其中以玛鲁神为主神。他们捕到熊或者堪达罕这样的猎物,会举行祭神仪式,并围着篝火吃肉跳舞。

不管迁徙于何处,他们的火塘里总会燃起火,这是不能灭的。他们的萨满跳神的时候更具传奇色彩。比如妮浩作为萨满,在几次跳大神的时候为了救别人,而自己的孩子却死了,这让人看起来极具神秘色彩,侧面也烘托出了他们的民族信仰。


而自六十年代,政府开发长白山,建立公路铁路线。树木少了,供驯鹿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鄂温克人迁徙也越来越频繁了。虽然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居住点,但是习惯了山林游猎生活的他们,又如何适应得了呢?然而无论如何,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文明终究会冲击他们那一脉相承的古老文明的!这又让人有点感慨了……

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钢筋水泥中的人,或许很难想象他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了。他们亲近自然,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个生物,以及月亮、太阳、花草、风等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具有灵魂的。

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显示了鄂温克族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令人感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