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第一本书《罗生门》

暑假第一本《罗生门》

《人间失格》看了30%就放弃了,感觉敏感到无病呻吟。而《罗生门》却爱不释手,有些事用大道理概述,很难令人接受与信服,小说的形式更具感染力,芥川笔下每个短篇都像一杯意式咖啡,浓缩的苦涩,却回味无穷。

【罗生门】黑泽明电影的小说原型——到底是精神世界引领物质?还是物质保障精神世界?在物资贫乏时,人性立刻变得满目苍夷,触目惊心。

【地狱变】画师良秀为大公绘制地狱变的屏风,期间良秀为了画作惟妙惟肖,不惜让猫头鹰攻击爱徒进行素描。而大公垂涎良秀女儿的美貌,求而不得心生怨恨。在良秀面前焚其女,而良秀在痛苦之余仍不忘艺术创作。地狱变的屏风完成了,最终良秀也因痛失爱女而自尽。——恃才傲物的画师良秀和骄奢淫逸的大公都是自私人设,习惯将自己的信仰无限放大,当艺术和权力两方对垒时,被用来殉道的却是唯一象征纯洁美好的良秀闺女和忠心耿耿的猴子,何其悲哀?

【奉教人之死】罗连若从小被庙堂收养,潜心修佛,不料被诬陷与女子私通。因此被逐出庙堂,众人非议,连视同兄弟的西美昂也疏远。但,最终罗连若却扑入火场救出了诬陷他私通女子的孩子,当众人以为是血浓于水使罗连若奋不顾身时,才惊诧罗连若居然是女儿身。——我们都是凡人,对人性的善良尚能认可和同情,但倘若升华到神性太过美好的人和事,我们却往往抱着谨慎怀疑的态度。

【老年的素盏鸣尊】素盏鸣尊是《古事记》三位主神之一,年老后与女儿独自居住在孤岛中,生活安逸。但是苇原的出现却吸引的女儿的注意并打破了原先的平静,素盏鸣尊想尽办法刁难和陷害。最终,素盏鸣尊跳脱嫉妒、阶级固化和对女儿控制欲,祝福女儿和苇原双宿双飞。开明的素盏鸣尊和朝阳般的青年,这是芥川龙之介笔下难得一见人性光辉耀眼的一面。

【秋山图】烟客翁是个画痴,通过介绍鉴赏了久负盛名的《秋山图》,《秋山图》空灵淡荡令他一见倾心难以忘怀。可是,时隔数年,《秋山图》辗转到朋友处,随时可见时,却不过尔尔。人的记忆对于梦寐以求的东西自带滤镜,意外总是惊喜,回忆始终美好。得不到总是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莽丛中】一个命案三人口供造就了各执一词的罗生门。——谁说了谎?没有,只是每个人习惯将自己在复述案情时美化人格,连自己都骗了,能算说谎吗?

【报恩记】一个江洋大盗通过抢劫报恩于曾经放过自己濒临破产的弥三右卫门,而弥三右卫门之子又代替江洋大盗在刑场被砍头。——在利己道德观裹挟之下的报恩记,虽有鹿林好汉般的仗义,但却助长恶的延续。

【阿富的贞操】手持枪械的老新以猫为要挟调戏阿富,阿富几番争斗和犹豫后愿意妥协,以贞操换得主人心爱的猫,但老新却因为良知未泯并未实施。多年后,阿富嫁入小康再遇飞黄腾达的老新,心中回忆当时见老新感觉就非同寻常。——女性的“第六感”到底算神奇还是荒谬呢?

【六宫公主】与许多古代官宦女子一般,六宫公主从小锦衣玉食,但随父母过世家道中落,六宫公主只能委身于人以求温饱,可惜所托之人却薄幸,无奈身若柳絮,最终抑郁悲凉而亡。最后一段,六宫公主临终超度,僧人告诫,超度的佛经需要公主亲口诵读。——又美又纯瓷娃娃般的公主,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一样,占尽世间美好却唯一缺了独立的灵魂,只是一个娇弱到需别人喂食的巨婴。

【戏作三昧】马琴是名小说家,短篇中细碎记录了他在澡堂中遇到忠粉和黑粉、他特别崇拜的《水浒传》等书籍、出版商拜访、与家人亲昵等点滴生活日常,但文散而神不散。——人的价值观形成往往来源于世俗评价和阅览书籍,而作为一枚艺术工作者又鄙视平庸和世俗,苦恼于如何跳脱条条框框。可是,真正让他获得幸福感不就是亲情此类庸俗的事物吗?(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

【山鹬】短篇是由托尔斯泰回忆录中一则真实故事改编,讲诉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一起打山鹬,却因为是否打中山鹬而产生间隙的有趣故事。——人之间的交往,一旦产生误会,自尊心就会凌驾于彼此感情,混合着焦虑、渴望等一系列害怕友情破碎的小情绪便会爬满心头。哪怕再能言善道的人也会变得不善辞令。

【火男面具】平吉死了,在赏花船上众目睽睽之下倒地而亡,除了面具之下和酒醉之时,风趣、失态,他的一生都平庸至极。——在社交中迎合他人或酒精下过度释放,渐渐迷失了自我,只有当死神来临面具掉落的一刻,方才从表演型人格中解脱。

【孤独地狱】“但其中的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到处都可以突然出现。也就是说目前的这种境界,马上就会出现地狱般的苦难。我在两三年前,就坠落到这个地狱里了。我对任何事都不会有持久的兴趣,因此我总是从一个境界转到另一个境界,不安地生活着。”——你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父母离开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虱】短篇幽默风趣,乘船远渡的武士们分为两派:一派圈养虱子,一派食之为乐。最后,还因为虱子差点火拼。——嘻哈之余,想到一个与情节无关的佛学故事:“一位禅师见一只蝎子掉到了水里,决心救它。谁知禅师手刚一碰,蝎子便蛰了他的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边有人就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呢?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蝎子和虱子到底应该饲之还是灭之?由于禅师过于妙对机锋,令我都忽视他的大乘博爱了。

【猴子】短篇很简单,军舰上猴子和船员同样犯了偷窃罪,但对于猴子小事化无,而船员却难逃严惩。——同样犯了错,猴子是可以免受处分的,人却不行。猴子的兽性降低了人对他的期许和要求,社会更多依赖于人治而非法治,道德标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手绢】“先生同时注意到妇人的手在激烈地颤抖着。他还注意到两手一边在颤抖着,一边可能是由于在强抑制着感情的激动的缘故,紧紧握着手绢,只差没撕碎了。同时他还觉察到满是皱褶的丝手绢,那绣花的手绢边在颤抖着的手指中间,好像被微风吹动似的抖动着。——妇人虽然脸上浮着微笑,实际上全身早就在哭泣了!”——妇人明明是丧子之痛,内心汹涌澎湃却表面波澜不惊,褒奖“克己”以此扼杀人的正常情感输出。“信”武士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愚信”和道德绑架。

【橘子】——芥川龙之介特别擅长于在笔尖勾勒画面感,女孩冻疮发红的手和橘子都是鲜艳夺目的暖色系,让人不由联想起《辛德勒名单》里黑白人群中红衣女孩。在平淡的人生中,人们往往无视身边唾手可得的美好,却又仰望遥不可及的惊喜。

【烟草与魔鬼】短篇讲述了葡萄牙传道士与日本人之间的一则赌约,让日本猜测植物的名称,若猜中植物便归日本人,猜错则要日本人的肉体和灵魂。日本人急中生智,运用小计谋战胜了传道士......"但是我老早就认为这个传说恐怕有更深的含义。因为魔鬼尽管未能把牛贩子的肉体和灵魂弄到手,却得以使烟草遍布日本。这么说来,正如牛贩子之获救伴随着堕落的一面,魔鬼的失败也伴随成功的一面吧。魔鬼连摔个跤也不会白白站起来的。当人自以为战胜了诱惑的时候,说不定已经进了圈套呢。"

【沼泽地】这是高中时候读到过的一个阅读理解,短篇中以第一人称记述了“我”和一个时尚美术记者赏画过程中,“我”的三次情绪递进以及对画的认可。——艺术创作的难点就在于独排众议特立独行,并在流行趋势的声潮中逆流而上,艺术的感染力有时甚至源于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龙】短篇讲述一个和尚恶作剧在水池边竖起告示牌说龙要升天。最后全城轰动的荒唐事件。——众所周知,龙本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事情还少吗?儿时读世界七大奇迹,对宙斯神像甚至倾慕,但是真正来到希腊才知道,传说只是传说,并没有宙斯神像。失望之余,抬头仰望宙斯神殿的高大立柱,想到千里迢迢的奔波,阳光斑驳透过立柱的瞬间,却又觉得无比神圣。人经常被营造的气氛和丰富的想象力所愚弄,好像又甘愿被愚弄。

【舞会】短篇跳脱东方背景,勾勒一场上流社会的西式舞会,是芥川笔下最小资的一篇。小说描写了富家小姐明子楚楚动人但涉世未深,参加一场舞会,和一位法籍军官的“浪漫”邂逅。因为不谙世事,使明子对军官很多暗喻不明就里,错将调戏当钦慕。——很惊讶,一部年轻女孩职场和社交教科书却出自一位男性之手。回顾一下作品中的隐喻,貌似我也不懂,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女性】咋一看是一部从蜘蛛捕食、产卵直到死亡的昆虫类科普读物,在芥川的描述下,比看了一集动物世界还要身临其境。有密集恐惧症的小伙伴慎入。——蜘蛛生命历程仿佛妙龄少女到中年妇女的过程,应了那句“为母则刚”,蜘蛛从外貌到猎食都显示着“恶毒”,但是另一面却难以掩盖“慈母”光辉,这就是她的自然生存法则。

【一块地】画风一转,这次描写的是农村淳朴之风和婆媳矛盾。——鲶鱼效应激发潜能的同时让人倍感压力,可一旦鲶鱼消失,人就容易懈怠而丧失责任意识,导致企业或家庭由盛转衰,这就是婆婆最后意识到的悲哀:自己以往的勤劳建立于对于瘫痪儿子的责任和好强媳妇的督促,而如今压在她身上的大山再也不存在了,同时也令他们家失去了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比起其他的小说,这算一个长篇,并且作者还特意在末尾加上未完待续。这篇算是一个名为信辅的孩子记录自己成长烦恼。“一触到火焰上,就过早地、令人难以置信地扑啦啦死去了。每当想起这个不可思议的美丽的灯蛾的生死,不知为什么他的内心深处就多少感到凄凉。”——信辅是个早熟敏感的孩子,阅览《罗生门》可以感知芥川龙之介本人博览群书和妙笔生花,而恰巧他塑造的信辅就是那么一个“由书本构建理想国,憎恶拮据现实,对文学有天然悟性”的人。所以,极大可能信辅就是芥川龙之介童年的自画像。虽明知没有意义,却沉迷辩论,将文坛视为战场。明知不会有结果,可还是飞蛾扑火。能力不足以支撑野心,生活也辜负了自己,所以芥川龙之介就犹如飞蛾般被梦想的火焰吞噬自杀了。果然,任何一个人在描写自己的时候颇具感染力。

【海市蜃楼】短篇记录了芥川龙之介夫妇和友人在沙滩上观看海市蜃楼的一次经历,其中有段友人点亮火柴而产生“明暗对比”。“好比是点上火柴就能看见各种东西一样吧。正因为这样反而感到可怕。觉得在我们的思想意识的界限之外还存在着各种东西似的……”——想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申时行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为“阴”。“阴”,即不能公知于社会,却在暗中支撑着社会运作的不成文规则。又想到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意识是少部分,而大部分是埋藏于海平面之下的潜意识。”

【河童】短篇记述了一位狂人因为意外,误入河童国。不用说,河童国肯定是芥川本人对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政治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不满。——可能此类文学看得过多,感觉并不出彩。克尔凯郭尔的名言:夜莺不要求任何人听它的歌唱,这是它的谦虚;但它也毫不在乎是否有人听它唱歌,这是它的骄傲。在《地狱变》中恃才傲物的良秀身上多少可以看到芥川对艺术的执念。但也是这种格格不入导致最后他的悲剧。

【蛙】一群叽叽喳喳的青蛙变身哲学家,秉承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那么,此时天敌蛇的出现,蛇难道也能“为我所用”?哲学蛙又解释道:“蛇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蛙过度繁殖,破坏同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哲学蛙教导大众应该顺应天意。机锋得不要不要的。

【侏儒的话】不知从哪里看过的金句:你眼中的巨人,不过是夕阳下侏儒的影子。之前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条理分明,而《侏儒的话》更像我们的豆瓣收藏夹中未经整理的呓语。条理分明是人的前意识,而愤世嫉俗的呓语就是那冰山下的潜意识。《海市蜃楼》中芥川所恐惧黑暗中潜藏的东西。之前短篇如果比作象征平静凡高的《杏花》,那么《侏儒的话》更接近野蛮绽放的《向日葵》。之前所有小说的精致只是“阳”,而《侏儒的话》则他心中的“阴”。

你可能感兴趣的:(暑假第一本书《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