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百家争鸣亚圣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kē),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1、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对孟子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


一开始,母子俩住在墓地旁边,孟子每天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玩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母看到后,说:"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孟母带着孟子搬到市集。

到了市集,孟子每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母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孟母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孟母知道了,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书声琅琅,学生们彼此彬彬有礼,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孟子见了一一记在心里。孟母这一次非常满意,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2、断织喻学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学了,经常逃学。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说道:"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栋梁之材呢?"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孟母用"断织"来比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


3、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母子俩还在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吃肉。孟母深知"言必信,行必果",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4、孟子受教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礼经》有云: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而你到你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5、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仁政学说

仁,就是"人心"。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

哲学思想

孟子思想主要是唯物主义的:在《孟子》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性善论"。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孟子》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历史评价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苏格拉底在西洋史,孟子在中国历史地位如柏拉图在西洋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通史百家争鸣亚圣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