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庙让户老心惊胆战的妖风,正是玉皇大帝命风神所发,也让当地百姓们苦不堪言。乔木村也不例外,许多老房子片瓦不留,断垣残壁让人触目惊心,树木楠竹也被刮得东倒西歪,有的没有遮挡的小树甚至被连根拔起。村中有位九十多岁的老者对村里的后辈小伙说道:‘’我活了九十多岁,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妖风,不知是哪个得罪了苍天,近来不是瘟疫横行,就是妖风四起,让人堪忧啊!你们不如去雀峰山观音阁求拜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恳求她普渡众生。‘’村民们想来也对,于是推荐乔文化带领村民们去雀峰上求拜观音菩萨。
乔木村本来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有村民六百七十六人,耕地面积九百多亩,自古以来从没遭遇过旱灾和瘟疫。而如今,禾苗正在抽穗,却有一月零五天不见一滴雨水,溪水断流,田地干裂,迫切需要雨水灌溉。同时,村里瘟疫横行,牲畜家禽死去无数。一个中年汉子昨日从城中听得民谣:打蘸打蘸,劳命伤钱,民脂民膏,落进庙间,招灾惹祸,害民怨天。村民们听了,个个愁眉苦脸。传到三爷和无踪他们耳里,自然也不高兴。在火龙庙打蘸的户老听到,更加心烦意乱。
但是乔木村村民们很快明白,打蘸是火龙庙那群和尚大师和户老们的事情,求拜观音菩萨才是自己所要做的,村民们也知道雀峰山观音阁的观音菩萨灵验得很,是真正保护自己的神灵。明白后的村民们,第二天就让乔文化带领六七十个村民,携带供品和香火,去了雀峰山。
众人来到雀峰山观音阁后,稍做休息便七手八脚的将供品摆上,最后乔文化燃了香烛,烧了纸钱,口念祭言后,手持疏文,神情严肃的念了起来,众人齐齐低头跪在观音菩萨神像前,表情也非常严肃恭敬。
疏文如下:
惟……众生备斋食供果,呈奏文拜知观音大士:如今众生罹难重重,苦不堪言,天下瘟疫横行,田地干裂,万物凋零,千拜万拜大慈大悲的观音大士,降正气驱邪恶,降甘露救五谷,降吉祥祐村民。众生齐拜,恳求观音大士救我众生。善哉善哉!
丁丑已亥已卯岁月敬呈
观音菩萨持得疏文直奔蔸率宫,面奏玉皇大帝,凛然道:‘’大帝掌天地阴府四海,恳请大帝以天下苍生为重,不要以一人之错而降罪无辜黎民百姓,收回玉旨‘,降甘露去瘟疫,还天下苍生安宁。‘’心中早已不忍的众仙班见观音带头面奏,便纷纷上前面奏替天下苍生求情。玉皇大帝也知道自己做得过分了,现在众仙求情,找到了台阶,撤回了玉旨,并频旨让雨神李靖城外发雨四十八点,村村发到,城内发雨三点。此旨一下,雨神李靖火速发雨,倾刻间火龙店所辖四十八村及武冈城内大雨盆泼,田地里的禾苗久旱逢甘霖,慢慢返青,焕发出蓬勃生机。玉皇大帝又下旨令瘟神收回瘟疫,病魔缠身的村民忽然好了,要死不活的家禽牲畜也忽然间争相夺食喝水。
求拜观音菩萨的村民头如捣蒜,拜了又拜,心里想道观音菩萨真是个有求必应救苦救难的好菩萨。应州府域的民众见到骤然而降的大雨,有的喜极而泣,有的张开双臂仰面闭目站在大雨中沐浴,有的载歌载舞,感恩颂德,整个应州府欢腾起来了。观音菩萨看到此时此景,心中无比欣慰。
且说乔木村有个村民叫乔光山,行伍出身,在部队学得一手好医术,不信鬼神。乔光山回乡时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一个人住在父母留下来的老木楼里,平时给村民们治病以图生计,治好了很多村民们以为是瘟疫丽疑难杂症。乔光山医术好,为人也挺实在,渐渐的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高沙镇杨中光偶染疾病,遍请高沙名医多方医治无效,便让佣人带了礼品来乔木村请乔光山去高沙治病。而来乔光山家中的医患太多,一时抽不出身来,便建议佣人把病人送来。
第二天将近中午,杨中光坐轿来到了乔木村,让轿夫先去乔家大院,乔正夫妻远远的看到轿子朝自家而来,不知道是哪个贵客来临,等轿子在乔家大院门前停下,杨中光被佣人搀扶着走下轿来,才看清是高沙杨中光。乔正夫妻赶紧近进大院,安排人手准备午饭。杨中光刚刚落座,就诉起久病未愈的苦来,并说此番前来就是想请乔光山兄弟帮忙治病的。
乔正听知,连忙派丫环秀香去请乔光山,一边与杨中光寒喧。估摸十几分钟,乔光山跟着秀香就匆匆来到了乔家大院,秀香搬了一把藤椅给他,就坐在杨中光对面,细细询问了病况,然后把了脉开了处方。乔正又让秀香拿了处方去盘洞村撮药。秀香刚走,乔光山从药箱中拿出四粒西药,让杨中光马上服下。不到一个时辰,病情就轻了三分。杨中光直呼仙丹。待到秀香抓回药,乔光山嘱咐她如何用药罐熬了,趁热喝了,到了傍晚杨中光感觉病好了八九分,有了食欲,晚上也睡得下了。原来杨中光染上了流感,而当时中国农村根本没有西医,乔光山在军队做过军医,自然知道流感怎么治。所以三下两下就把杨中光的病治得过七七八八。
待到第二天中午,乔光山再来查看杨中光的病情,杨中光已经可以不用人搀扶,独自能在院里散步了。杨中光看见乔光山来了,连忙把他让进厅里,嘘寒问暖起来,得知他是军医,便问道:‘’乔兄,你是军医,认识一八五六师的杨用武么?‘’乔光山听到‘’杨用武‘’这个名字,马上兴奋起来:‘’杨用武是我师长,我就在一八五六师做军医啊!怎么?杨老爷认识杨师长?‘’杨中光闻言‘’哈哈‘’大笑道:‘’岂只认识,他是我长子!‘’乔光山得知杨中光是杨师长父亲,立即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笑道:‘’叔父恕我有眼不识泰山,想不到您老是杨师长的父亲,多有失敬。杨师长在部队一直都在照顾我,也是杨师长把我送进军医院,我才学到医术的。‘’杨中光开心道:‘’不必拘礼,犬子照顾你,那是应该的,都是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嘛!‘’
一旁乔正听了,心头喜悦,晚上特意置办了一桌丰富的酒宴犒劳乔光山和杨中光。席间杨中光说到云峰寺丢脸之事,不觉黯然神伤。乔正劝慰道:‘’杨兄身体刚刚治好,还需多多疗养,不要想太多,冤冤相报何时了,暂且安心养好身体,才是正事,其它的事可以缓缓。‘’乔光山也一个劲的劝道:‘’叔父,人生苦短,不必计较太多,知足安心就好,万事不能勉强。‘’杨中光听了劝慰,心情好了很多,竟然要散乔光山的酒,以表治病之恩。乔光山连连推辞:‘’叔父,治病救人本来是是我医者天职,不必言谢!更何况杨师长是我的大恩人,要敬应该是我敬您老,培养出这么优秀又重情重义的儿子。‘’杨中光听了心里暖暖的,嘴角多了些惬意的笑意。直到第二天走之前,还特意跑到乔光山家,邀请他去高沙开诊所。
送走了杨中光,乔光山抽空又来到乔家大院,问起让杨中光黯然神伤的事来。乔正和乔光山是平辈本家,虽然年龄比乔光山大了许多,依辈分应该唤作兄弟,既然是兄弟,有事不应相瞒,便把玉花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乔光山。乔光山听了,说现年轻人主张自由恋爱了,什么煤灼之言,父母之命,都不应该了。乔正又和乔光山说出自己的耽心,怕杨家不会放过玉花。乔光山劝慰说易三爷也是一霸,与田县长交情匪浅,虽然杨师长在部队有势力,但是蒋委员长不允许部队干预地方政事,更何况放了聘礼又不是什么大事,退回便是。‘’乔正叹息道:‘’但愿如此吧。‘’
杨中光回到高沙,一落轿就逢人就说:‘’军医就是军医,小小几颗药丸,比仙丹还管用,服下不到一个时辰,病就好了一半,服了两贴中药,病就好了,能吃能睡了。‘’夫人曾秋莲闻声而出,亲自来扶他,他笑:‘’病好了,不用扶了。‘’曾秋莲笑道:‘’夫君遇到神仙了,这么几天就好了?‘’杨中光得意的说道:‘’还有比这更加神奇的呢,乔木村有人从武冈城回来,说火龙庙的疏文是无武写的,竟然把玉皇大帝,写成了玉皇‘夭‘帝,惹怒了玉皇大帝,降罪于黎民百姓,以致瘟疫泛滥成灾。但是乔木村的乔光山,军医出身,硬是不信邪,一连给四里八乡的村民治好了几百人,他说是流感,不及时治疗,会死人的。‘’杨中光见夫人有些将信将疑的神色,于是接着说道:‘’你知道乔光山是谁吗?他可是我们大儿子一手提携出来的军医,医术了得!‘’
曾秋莲听到是自己儿子提携出来的军医,眼中露出诧异的目光,但很快掩饰住了,催促杨中光赶紧回屋,以免又染上疾病。
杨中光来到正厅坐下,见夫人不问军医的事,便转了话题说起云峰寺打斗受气的委屈事来,说着说着就来气了。曾秋莲是个大家闺秀,性格温婉善良,见丈夫气忿忿的模样,笑道劝慰道:‘’夫君休要烦恼!做人处事不要凭性情,应忍则忍,俗话说得好: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说的那些和尚,哪个没有后台?常言道:强龙难斗地头蛇,在人家的地盘,就不要那么争强好胜,否则斗个两败俱伤又有什么好处?世界上美女千千万,凭我杨家的势力,难道还娶不到儿媳妇?只要乔家肯退彩礼,两面都光彩,还不要得罪人,不好么?‘’
杨中光是个争强好胜之徒,年轻时在高沙米厂卖谷,一言不合就与人家撕打,对方人多,把他打得头破血流还不服输,直到自己村里人来了,把他拉开方才了事。现在虽然年老力衰,但是脾性未改,总觉得这次与云峰寺和尚相争,没讨到便宜,更伤了脸面,哪里听得进夫人的劝谏,没好气的回道:‘’妇道人家知道什么,我堂堂男子汉,在外结交朋友,需要脸面,能咽下这口气吗?‘’曾秋莲知道丈夫脾性,不敢再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