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

有段视频是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柏继明校长的一段发言,在视频中,这位校长介绍了自己管理学校、管理老师的理念和方法,为什么这样一段视频会被老师们在朋友圈疯传?一定是因为这位校长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了,很多老师都对这种通情达理、有人情味的做法发起了共鸣。

社会对老师的误解太大,一线老师工作普遍超负荷

提到老师大家想到的是什么,一定是“轻松”、“舒服”、“三个月的寒暑假”……大家普遍认为老师是一个轻松的职业,不需要任何体力,似乎对脑力的要求也不大,

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要备课、写教案,甚至有时候还要听课、评课,除了上课以外,老师还要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考试评卷,如果是班主任,那就更忙了,还要担起班级管理的重任,如果是住宿制学校,还要担起生活管理的重任……除了这些非教学任务外,老师还要面对无数的会议、学习、检查、评比,可以说这些额外的工作多如牛毛,也占据了老师们的很多时间……所以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成了常态!

很多老师呼吁减负,也渴望减负。

一、定位——“减负”我们的责任

大家都说,“减负”是全社会的责任。那社会又是谁呢?是中央?是政府?是教委?还是教师?是上级部门,还是基层学校?我们认为:科学种田,粮食丰产是农业工作者的责任;治病救人,攻克癌症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而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把“减负”认定为我们自己的责任。基于这样的定位,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开始了“减负”工程。

二、思路——“减负”明确内容

以“让每一颗心快乐”为办学宗旨,从2006年9月,柏继明校长,提出“营造和谐,创造快乐”的办学理念,柏校长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各项关于“减负”文件的精神,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毅然提出“将减负进行到底的”口号。经过周密思考形成了系统的“减负”思路。

“减负”思路中明确提出了给谁“减负”?(学生、老师、家长);减掉那些负担?应该怎样去做?最后追求怎样的效果?做到了目标内容明确,任务措施具体。

柏继明校长说: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师考勤都非常严格,比如学校要求老师每学期交多少篇教案、交多少篇学习心得、教学反思、听课笔记……不是说这些做法不好,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规定的初心都是好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些规定对老师来说最后都变成了“形式主义”,比如教案,很多老师抱怨每天备课、找资料、做PPT就已经够累了,却还要花大把时间写教案,关键是大多数时候,这些教案都用不上,但一学期却还要抄一两本,而视频中的这位校长就明确提倡老师一学期只用给学校上交两篇自己最满意的精品教案就行了,不要求老师做无用功。

三、按照“减负”思路的内容,全面实施“减负”三部曲。

(一)“减负”——让教师愉快地工作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处处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需要成长、快乐,老师同样需要健康和幸福。学校提出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努力减轻老师的负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从2005年以来,学校就改革了书写教案的要求,由原来人人写全册书教案变成每学期每人上交两篇精品教案。日常的备课教师可以写在书上、教参上或教案纸上,目的就是让教师把为完成任务而“写”教案的时间用在潜心备课、研究教法、预设学生、拓展内容上。

学校把硬性规定的业务学习变为自主性学习,把关注考试结果向关注常态教学转变。通过改变评估排队的僵局、改变教案书写的规定;改变业务学习的要求;改变教研活动的形式,让教学管理更注重实效,同时减轻了老师们的心理压力。

2.增加活动悦身心——丰富教师的生活(身心上的)

学校坚持以开展愉悦身心的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使教师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学校坚持开展重大节日开展庆祝活动(元旦、教师节、三八、男人节等);以“俱乐部”为龙头开展体育活动(校内比赛锻炼身体,校外交流扩大影响);利用假期开展旅游活动(先后赴内蒙古、吉林、河南、陕西、湖南、云南、海南、上海等地考察、旅游);感受幸福生活开展体验活动(前去天龙源、凤山、龙脉、温度水城,感受昌平的独特地热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开展“昌平行”特色活动(蟒山天池、锥臼峪、阳台子、白洋城等);还有我们独创的享受民族饮食文化活动(饺子宴、春饼宴、饸咯宴、肉饼、涮羊肉等)。在活动中老师们放松心情,增进感情,开阔眼界,愉悦身心。老师们都说:工作在城关是快乐的,生活在城关是幸福的。

(二)“减负”---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1. “减负”从作业开始

“减负”一开始,我们从作业开始,对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严格做到“八不”。

(1)不变相体罚学生,字错之后最多写三遍。

(2)不让家长出任何练习篇子。

(3)不留过多的、无用的、机械性抄写的作业。

(4)放学后不长时间扣留学生写作业。

(5)作业本上不出现不批改、不复批的现象。

(6)不让学生替老师判作业,作文评改

(7)没有特殊情况不拖堂。

(8)不要频繁的给家长发短信。

这种转变不仅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把学生放在正中央”,更要求老师转变、提升自我认知,与学生共学习、共成长,真正做到“减负”。

时代不一样了,学生也不一样了,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内心,去真正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根据学生需要,将经过教师自己加工的,具有创新性的“跨界”知识传递给学生。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