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红楼70:邂逅鸳鸯,宝玉欺身讨胭脂,路遇贾琏,贾母下令探贾赦

副标题:鸳鸯被贾宝玉猴到身上讨胭脂吃,为什么不恼?你看贾赦因何而生病

却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大观园看完《西厢记》后,袭人来寻他回去。留下情丝萦绕的黛玉,咀嚼着刚才文章背后的深意。

林黛玉当然看过几本《西厢记》戏文。但也是选择性演绎,像贾府上演的版本,必然去掉了男情女爱的情节,干净的讲故事。

《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对林黛玉是巨大的感情冲击。她很难不联系自身进而开启心扉扪心自问,往日与贾宝玉的种种,王熙凤等人的玩笑话都会纷至沓来。“爱情”的产生其实很容易,只需要一个必然的契机。

贾宝玉走后,林黛玉这边又听闻梨香院小戏子排演的《牡丹亭》,尤其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果林黛玉目不识丁,可能也只觉得好听,不值得深思。偏偏黛玉这样的才女触动更大。要不怎么说“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呢!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动情”之一回,二人此后的相处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变为互相试探进而互明心迹。

这里林黛玉听着《牡丹亭》发呆,却突然被香菱拍在身上吓了一大跳。随后引出王熙凤给林黛玉送来两罐茶叶的事。记住这两罐茶叶,与黛玉日后远嫁大有关系。后文再说!

且说贾宝玉回到怡红院,发现鸳鸯正歪在炕上看针线。原来是贾赦病了,贾母派鸳鸯过来通知,让他过去探望。

按说传话这种事本不需要鸳鸯过来,但随后贾宝玉出门遇到贾琏,再去见贾赦。就将鸳鸯、贾琏和贾赦三人串联。此时尚无线索,等到后文四十六回才会恍然,原来贾赦向贾母讨鸳鸯一节,伏笔竟然在此处。

先说一下本人对贾赦讨鸳鸯的看法,固然是鸳鸯好,但真正用意,还是因为王熙凤悍妒影响了贾琏子嗣问题。尤其夫妻在凤姐生日当天一场大闹。贾赦不满王熙凤悍妒影响嫡长房的子嗣延续,借讨鸳鸯达成两个目的。

一,借邢夫人为妻顺从,教育王熙凤为妻之道。

二,提醒贾母,孙子媳妇影响了孙子子嗣,要她做主。

翻回头再看鸳鸯来怡红院送信,让贾宝玉去探望贾赦的病,前后结合非常有意思。

(第二十四回)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贾宝玉一见鸳鸯在身边就又犯了老毛病,他猴在鸳鸯身上讨胭脂吃的模样,不禁让人想起之前金钏儿拽着让他吃胭脂而无心不敢的情形。

民间俗语形容“炕头的汉子”,只在家里有能耐,说的就是贾宝玉这种。他被贾环嘲讽是“绣花枕头”,也无可辩白。

贾宝玉向鸳鸯讨胭脂,除了荒唐之外,还有对鸳鸯人生的隐喻。

鸳鸯其人,王熙凤说她是个“可恶的”。不是人不好,而是在主人眼里不服管,有自己的思想,奴性不重。

按说她的身份地位背靠贾母,谁都让她三分。她年纪不小,早该为自己打算,避免到了十八岁按规矩放出去配小厮。

你看袭人早都未雨绸缪,考虑未来。可鸳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终身大事。这固然是她“孤傲”和自尊,但是否也说明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呢?

就像晴雯一样,如果能够早点确定和贾宝玉的关系,而不是只存在贾母的念头之中,她又怎么可能被人陷害?鸳鸯若早得了贾母的主意,以后要给某个孙子做妾,贾赦怎么好意思打她的主意?

所以,贾宝玉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其实等于向鸳鸯传递一个信号,她需要早点决定未来。可惜鸳鸯一身“正气”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

曹雪芹在暗示鸳鸯机会多多,却都被她轻易放过了,有朝一日被人打主意,谁又能救得了她?就算是贾母,在她被贾赦讨要之后,也不可能再把她赐给任何孙子。毕竟好说不好听啊!

放下对鸳鸯的慨叹不提,再说贾宝玉讨胭脂不成,被袭人埋怨一顿后,也不以为耻,终究穿了衣服出门而去。刚出门他就遇到了贾琏从父亲那里回来。

(第二十四)刚欲上马,只见贾琏请安回来了,正下马,二人对面,彼此问了两句话。

贾家的规矩很严格,弟弟见到哥哥就要站定了说话,而不是各干各的,又与前文贾宝玉去见父亲,除了迎春,其他弟妹都站起来的“礼节”对照。

宝玉这里正和贾琏说话,突然又出场了一个人物过来见礼,贾宝玉一时想不起来,贾琏介绍才知道是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贾芸。

贾家在京中有八房,贾宝玉和贾琏是二房贾代善的后人。贾芸这个“五”是他父亲的排行,但应该也暗示他出身的“五房”同样是荣国公后人。

贾芸出来是个重要插曲,随后他将成为未来几回的主角,我们稍后再讲他。

贾宝玉别了贾琏就去到贾赦家里,他一去贾赦的行为又表现出贾家严格恪守的“礼”。

(第二十四回)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些风寒,先述了贾母问的话,然后自己请了安。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话,次后便唤人来:“带哥儿进去太太屋里坐着。”宝玉退出,来至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见了他来,先倒站了起来请过贾母安,宝玉方请安。

贾赦、邢夫人知道贾宝玉代替贾母过来,都是首先站起来听了贾母的话,回了贾母的礼,然后才让贾宝玉拜候,顺序一起不乱。

彼时宝玉算是“钦差”,先父母后子侄。曹雪芹一再写贾府的“礼”,也是提醒读书人,贾府尽管末世崩溃边缘,但礼教是足够的。他们的问题缺失在人才培养断档上。也点明“礼出大家”的真意。尽管贾家子弟多不成器,但拿出来却都识得礼仪。

话说回来,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一出贾赦生病的境况呢?按说没有这一节,似乎也没什么。要了解贾赦生病,不妨发散一下思维。

首先,贾赦生病,鸳鸯报信,贾宝玉路遇贾琏,串联起来几个情节,只为伏笔后文贾赦讨鸳鸯,剑指王熙凤悍妒成性,耽误贾琏子嗣传承的重大问题。

其次,贾赦生病之前,巧姐(当时还叫大姐)刚生完天花,贾赦对孙女生病,原文没写一点文字,贾母也没一点态度。预示贾家重男轻女,是王熙凤母女的悲剧伏笔。

而巧姐生病后,爷爷贾赦又生病,证明荣国府嫡长房之“病”在子嗣。贾琏王熙凤夫妇之病根也在子嗣。贾母后文明白贾赦讨鸳鸯的意思,也没难为他们夫妻,还要给贾赦出钱买妾,核心还在子嗣。

最后,贾母派贾宝玉去探望贾赦,与巧姐生天花时没任何态度形成对比,曹雪芹故意描写贾母的前后态度的不同,是突出贾母立场,不可不重视。

而贾母关心儿子生病,日后却被贾赦讽刺偏心,应该用针扎一扎。俗话说“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起码在贾母这里有些道理。

综上,一次贾赦生病,贾宝玉去探看,综合反应了两点。

第一,贾家之礼未废。

第二,贾赦生病背后,嫡长房子嗣问题的凸显。

当然,像随后贾环、贾兰去探望,邢夫人对之很冷淡,却对贾宝玉爱之如珍宝,就是世态炎凉的体现。而贾迎春过来侍奉父亲于病榻之前,日后贾赦却对女儿狼心狗肺。都是贾家此时和日后的现实,让人掩卷只有一声叹息。

回头再说贾芸,这个没落的分支少年,他来找贾琏有什么事?他身上为什么伏笔了巧姐日后的“狠舅奸兄”经历和结局?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侃红楼70:邂逅鸳鸯,宝玉欺身讨胭脂,路遇贾琏,贾母下令探贾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