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及彼

我的目光随着脚步一寸一寸挪移,此刻,想寻找有意义的存才。鞋架,书桌,以及书桌上的羽毛球和两条香烟引起了我的注意。

什么更有意义?什么又是更好的存在呢?我们能说书柜比鞋架高贵,鞋架比书柜拙劣吗?如果这样看问题,会不会显得厚此薄彼,虚浮势利。

就像一个妈妈在教育孩子时,鄙视劳动,一心只想孩子读好书,看起来是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早已陷入另一种盲期。

就说羽毛球和香烟吧。我看到羽毛球会产生几分亲切,香烟却让我心生厌恶。因为我爱运动,羽毛球让我想到活力四射的画面。而烟自然让我想到老公抽烟的场景,一根后面还有一根,整天腾云驾雾,乐此不彼,烟变成他生命存在的必需品。

我把两条烟拿过来打量一番,发现两句荒唐而又善意的提醒。一面注明:本公司提示,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另一面是: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既然有害健康,为何还要批量生产?劝阻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任务由谁来承担,抽烟的爸爸吗?自己管不住嘴又要控制孩子,会不会让孩子更加好奇。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

事实是一个酷爱打羽毛球的人可能喜欢抽烟,一个嗜烟如命的人也可能爱上羽毛球,两者的存在并不矛盾。

那些面目狰狞的东西都是自己附加的,跟一个人或者一个故事有关。

恰恰老公就是那种以烟为伴的人,经常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我和女儿都有鼻炎,对烟味极其敏感,闻着烟味有头晕目眩的感觉,像晕车一样,有时心情也跟着烦躁起来。我跟老公说,他不信“哪里有那么夸张。”说着也把凳子挪到阳台上。

老公去年已经戒烟,是他自己决定的,并且已经戒了一段时间。可他最终还是没坚持住,先是偷偷摸摸地抽,怕我见了不高兴,心存戒备。后来逐渐增多,现在完全打回原形。

看来,他与烟早已结下不解之缘。

想起生活中的种种,竟然有些可怜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但真的是深感疲惫。

老公抽烟只是恶习中的一小部分,还有玩游戏到深更半夜,对打麻将也乐此不彼,盯手机一步三回头,晚上玩到两三点是他的生活常态。

既然我今天如怨妇一样发泄,索性就一吐为快。从来不主动换衣服,当然也几乎不买衣服,就更不会洗衣服了。

我跟他说:“谁跟谁经常一起散步,我觉得好幸福。”

“那就是幸福,这幸福也太简单了。”

可回头一想,他并不是一无是处。我叫他做什么,他虽然有几分不情愿,但还是照办。我做饭他洗碗,我哄娃他拖地。做什么效率还蛮高,可能是因为心无杂念,毛手毛脚,想慢都慢不下来。

这么多年磕磕碰碰走过来不容易,最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以为我们很好。其实捏了多少次锤头,鼓了多少次眼睛只有自己知道。

过日子,别人看到的都是表象,可是谁又能直窥本质?再说了,生活不就是一个又一个表象的重复,一个又一个表像的累加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此及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