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读书体会 (下)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美国的心理学家尼丹瑟说的“当你微笑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和你一起微笑”。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体验啊!吸引力法则如果用镜像神经元来解释,就不再是玄乎的神秘力量。孟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我们怎么对待这个世界会影响到这个世界如何影响我们,而且这个影响力或许超出我们的想象。

之前比较普遍的认知只是“心理暗示”,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它强调的是主观意愿,需要先用脑去设想勾画想象中的画面。 而《具身认知》提示我可以用身体表情等的“客观”来影响“主观”的感受,其中的途径是激发了大脑的“客观”感知区域从而带给我们某些主观感受。
另外基于此还引发我跳出该主题的两点联想。

一个是关于“形式主义”。当然我所说的形式主义不是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只追求表面形式,而是将一些事情赋予某些形式,让其具有仪式感,从而将这些事情赋予了意义。比如结婚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情,却非要搞得那么隆重在众目睽睽之下举行这样一个仪式,看似只是个形式,却给结婚这件事情本身赋予了意义,强化了婚姻在这对新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从而让他们更珍惜更悉心经营。

小到小学里每天早上的升旗仪式或是每学期一次的开学典礼,大到结婚庆典,外表看只是“形式”似乎与实质性的学习,婚姻并无直接的关联,好像这些形式是从实质性的活动衍生出来的,但其实这些形式也在反作用于真实的内涵。因为大脑“看到”了这些“经历”了这些,大脑就会以更高的“规格”和“流程”来处理这些事情。

另一个是关于“研究的精神”。书里面通过案例的现象,先质疑,然后有实验有数据有论证地发现其背后的科学,严谨、真实有说服力,读起来满满的科学精神。尽管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贤们非常智慧,比如他们早就总结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但是西方现代的学者们却能用实验用数据用发现来客观地证明这一观点。从德国和瑞士科学家证实的肉毒杆菌对缓解抑郁的作用,哈斯商学院卡尼教授的扩张性身体姿势对我们心理的提示,到哈洛的“接触安慰”实验,从“赫步型学习”到阿特. 格伦伯格证明身体参与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等。让我认识到什么叫“研究”什么叫“严谨治学“。
眼下论文在即,希望我能将作者融入于本书中的研究精神运用到我的论文中去,激发我的“镜像神经元”,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一项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具身认知》读书体会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