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29,尽心章14-21》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29,尽心章14-21》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今天是戊戌年己未月庚戌日,六月初五,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

径是小路。蹊,音奚xi1,凡始行之以待后行之径曰"蹊"。介然是倏然之顷,"间介然"是意志专一而不旁骛之貌。用是由。路是大路。为间,即"有间",是少顷,为时不久之意。

高子虽入了孟子之门,但他用心不专,孟子恐他不足以入道,此篇就是为教他而成。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上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就变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心容易散乱,对治的方法就是条理,而仁义礼智信呢,就是人心的条理。

深耕理义,就相当于在人心建了一条大路一般。人心有了理义,就像大地有了大路,本来没有蔽障的,但是,需要做到时时省察,不使一息间断,良知良能方能为我所有。

举例而言,山中小径,原本只够容一两个人走动,本来不是大路,如果一下子涌上来很多人,过往来续,由之者不息,则过去的小路从新开辟,可以变成荡荡平平的大路了。然而,等到既成大路之后,如果一下子又人迹罕至,由之者不继,茅草就会乘间而生,又把前路都堵塞了,如此一来,反而不如过去的小路好走了。

这个例子能说明什么呢?

义利之辩。

义理是人心的大路,物欲是人心的茅草。义利之辩,不似山径小路这般具体,义理物欲都是高来高去瞬间变化,存亡出入之机,只在一念须臾之际,所以,尤其要留心,不可不慎。

能入孟子之门的高子,已属俊杰英才一流,可以推知他的本心未尝不明。对于高子来讲,向道亦非无路:眼前的孟子就是圣师明师啊!但是,仅凭自身天质与外部条件这两个条件,尚不足以成学,更需要日日为功的修行。如果存养本来就没多少,若再加上放失,结果只能是聪明为耳目所蔽,清明为攻取所乘,就如茅草堵塞了道路一般。

大路被堵塞了,或许还可以另择他路,心被茅草堵塞的话就没有侥幸可言,将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岂敢不慎?

这篇不仅说给高子,实际上阐发的是中华心法要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理乱得失的机关就在这里。时时讲明学问,以培养此心;刻刻亲近君子,以维持此心,或许可以免于茅塞,始终走在正路上。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29,尽心章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