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假期的第一天,今天的阅读让我有了新的收获与认识。也祝大家像五月的鲜花一样绽放。清晨收到一份惊喜,第二届乡村青年教师百名微认证学员入围推荐名单自己居然入选了,有一点小小的激动。“青椒计划百人微认证”是由青椒计划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发起的面向第二届青椒计划学员的教师能力认证项目,越努力越幸运美好的的开始也是一次挑战。本次华师大微认证评估将包括:“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专业自主学习”等四项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期待遇见后的成长。

图片发自App

如何认识教材?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篇文章中指出:“施教的人不能无中生有,他必得要运用环境所已有的事物去引起学生之活动。”教育要与生活相联系因此教材不能局限于书本,或者局限于课本。使用教材要达到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之活动”,要引起学生思维、探究、质疑、试验等活动,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

图片发自App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教“所需要的”,因而是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这问题就是:教谁?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能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就要先了解人。

图片发自App

环境里的幼年人生活既是中心学校的中心,我们首先就要把他弄个明白。幼年人不是孤立的,它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一个环境对于幼年人生长之助力,阻力,贡献,缺憾,要具体的分析开来才能指导教育的实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是有根的;它的根安在环境里,吸收环境的肥料,阳光,化作自己的生命。所以它能长大,抽条,发叶,开花,结果。这种学校是与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联为一气的。它能适应环境的生活,也能改造环境的生活。

图片发自App

陶行知先生强调学校要培植学生的“生活力”,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学生,使得个个人的生活力更加润泽丰富强健,更能抵御病痛,胜过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