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公元前372年,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有了一个新的成员,说是贵族,因为这个家族的姓氏为“孟”,而以前的祖先担任过一个叫做鲁的诸侯国的总理,但是说是没落,是因为在孟子出生的时候,正是这个家族败落的时候,所以孟子的出生可以说是给这个家庭里添加了负担,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子依然没有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虽然这个家很穷,但是母亲对他很有爱,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读诗经,并且给孟子起名为孟轲,因为他希望以后在孟子遇到很多坎坷的时候不要放弃。

而母亲对他的爱旧帖,现在著名的故事孟母三迁中,第一次搬家因为他们的家庭环境是在一个目的的旁边,这里的风气不好,儿子的孩子容易被带坏,所以孟子的母亲就把家搬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而这次这个家周围有许多商人,当时的商人是有着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所以就有了第三次的搬家,这样第三次的搬家就搬到了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地方都充满着礼仪,对孟子之后的影响也很大。

而在孟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且在他的学习过程中,他也明白了自己要走的道路,他四处求学,来到了孔子的家乡,学习孔子的精神,读儒家经典,有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他这样的观点,就是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他处于的时代灾难连连发生,在战国七雄的战乱中,孟子是一个心中有仁义主义的精神,想解决霸道实现王道,实现了天下统一,结束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而在后来,孟子有了一个机会,那就是魏国与齐国交战的时候马陵会战,为国将都城迁到开封,而53岁的孟子就去了魏国。而主持儒家思想的孟子,对惠王的态度泼了一盆冷水,虽然当时惠王也认同孟子的观点,但是在当时这样很危险的情况下,他并不打算用孟子的方法,而孟子打算换一种说法,去说服惠王的时候,惠王却架崩了。

而这就是希望渺小的时候,新的国王上位之后,却和美女们呆在一起,当国家的边境不断地压缩,国家的面积不断变小,百姓都饿着肚子的时候国王却不在乎,于是孟子认为希望渺小,他就离开了这里在五国联军的时候去了齐国。

在齐国孟子冒着生命的危险,说出了人民才是最重要,而国军才是最低下的这个观点,然而他并没有被杀死,而是在理想,破灭的时候回到了故乡停了下来,但思想却未停下。

孟子,被称为亚圣,认为是孔子之后的,第二个圣人,他和孔子走的道路很像,周游列国了一圈, 却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难道就没有真正好的办法了吗?我觉得在当时的时代可能确实没有可以做得更好的方法,而孟子和孔子的思想相似,我认为他们都是想在这样,希望渺茫的时候继续下去,不要让礼仪,让周礼和仁政被人们忘掉。虽然孟子知道这样的路不可能实现,因为孔子已经走了一遍,但也许他知道这是有意义的,不管是对自己的生命来说,还是对当时的社会来说,也许都是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