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建议|别被“碎片化知识”牵着鼻子走

文/青浅梧桐

很开心你打开这篇文章,首先谢谢你的关注和阅读。

01

正在刷手机的你,不妨先停下来想一下,下列情形是否与你的日常生活相符: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们最新的动态,或点个赞,或心里生几分感慨,而此时,也许5分钟已悄然溜走。

上班途中,刷刷微博或知乎,吃吃最新鲜的瓜,收藏夹里又多了几条所谓的干货,半个多小时一晃而过,你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吃饭时候,也许会打开常关注的公众号,吸收一点“心灵鸡汤”和“成功思维”的精华,毕竟是大V们辛苦整理出来的爆文,不看那不得显得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么?

好容易下了班,难得的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当然得好好放松一下了——逛淘宝,刷微博,追剧吃瓜,偶尔还会去B站增加点“奇怪的知识”。就更别说抖音爱好者的一两个小时在短视频带来的快感中转瞬即逝了。

发现了吗?你的闲暇时间都被手机“偷走”了,而你却浑然不知,甚至潜意识里安慰自己,至少你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好多“碎片化知识”。

02

一个事实值得我们关注——经数据研究公司QuestMobile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19年初到11月底,中国人在移动设备上每天平均会花费6.2小时,比去年同期数据增长了11.3%,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而在5G网络逐渐普及和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这个数字只可能会逐渐攀升。

而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2019年成年人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仅约为3小时43分钟。

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许经常会听到有人这么自嘲:害,年纪大了,记性都不好了。那么,你有想过,这仅仅只是因为年纪而非其他原因么?

又或者你跟我一样,经常会有下面这样的体验:正在办公的时候,微信突然响起了提示音,打开手机,却又被别的消息通知所吸引,等再回过神来时,却忘记自己拿起手机到底是要干嘛的了——发现了吗?手机不仅偷走了我们的时间,更偷走了我们的注意力。

03

也许会有人反驳,我也并不总是用手机来娱乐呀,毕竟我还通过手机掌握了好多的信息和碎片化知识呢——如果你能够好好静下心来,足够坦诚的思考几分钟,你就会发现,这真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绝佳借口。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在微博里,在知乎里,在公众号里,在小红书里,在各式各样你觉得很好用的app里,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养马场”。我之所以说它们不为人知,是因为这些被你“马住”的知识和干货从来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也许连你自己都早已将之遗忘。

微博上很流行一个梗:“收藏了就等于我会了!”甚至乐此不疲地去用这个梗,觉得自己仿佛紧跟时代潮流,内心有个声音还在安慰自己:大家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这样也没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总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你吃瓜的时候他们在阅读,你追剧的时候他们在学习,你收藏干货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用行动去实践并作出改变了。

04

有一件事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的碎片化知识,其实是作者们在自身经年累月的沉淀和实践的前提下提炼出来的“干货”,读完之后也许你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然而也仅止于此了。

再好的方法,再厉害的方法论,你不去进行深度学习,不去一点一点自己去吃透,去实践,去反馈,去总结,去复盘,去调整,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所以,停止自己为自己设置的“碎片化知识”谎言吧,一百条再好的干货收藏永远比不上你坐下来认认真真读完一本书来得更有用。

以上,与诸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点建议|别被“碎片化知识”牵着鼻子走)